发布时间:2023-02-21 17:32 原文链接: 紫金山天文台揭示原行星盘上尘埃尺寸的变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团组对尘埃尺寸在原行星盘径向的分布进行细致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Radial Profile of Dust Grain Size in the Protoplanetary Disk of DS Tau为题,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原行星盘是环绕在年轻恒星周围的气体尘埃盘,是行星的诞生地。行星形成始于尘埃颗粒的生长。然而,原行星盘尘埃的生长过程会受到径向漂移、湍流和碰撞致碎裂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尘埃如何从星际环境中的亚微米尺寸逐渐生长至行星是尚不清楚的前沿课题。近年来,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的高分辨率观测显示,原行星盘普遍存在环状结构。研究尘埃尺寸在盘上的变化及其与环状结构之间的联系,对探讨尘埃演化、建立行星形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毫米波谱指数是尘埃尺寸的关键示踪量。研究团队以原行星盘DS Tau为对象,利用ALMA 1.3毫米和2.9毫米连续谱的高分辨率成像(图1),通过建立精细的辐射转移模型(图2),拟合毫米波谱指数随半径的变化函数,发现尘埃尺寸由外盘到内盘迅速升高。这与目前的尘埃生长和演化理论吻合。研究还发现,尘埃尺寸在环(ring)与间隙(gap)的交界处出现了大于一个量级的跃变,表明尘埃演化可能受到盘中细致结构的影响。这一新发现对尘埃尺寸的跃变更易在物质聚集的环上出现的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利用ALMA观测获得的DS Tau在波长为1.3mm和2.9mm的图像 

图2.(a)ALMA 1.3mm和2.9mm的面亮度分布,(b)毫米波谱指数沿径向上的分布,(c)模拟获得的尘埃尺寸沿径向的分布。 


相关文章

中国科研团队建立全球大气光学湍流预测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大气光学参数建模研究团队近日建立了全球大气光学湍流预测模型,并首次实现了全球大气相干长度时空分布预测及可视化表征,丰富和提升了全球大气光学湍流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据悉,......

新研究揭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辐射能谱新规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贤教授,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类星体的平均极紫......

天文学家首次在褐矮星周围发现太阳系外辐射带

天文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个辐射带,围绕着一颗名为LSRJ1835+3259的褐矮星。该辐射带的强度是木星的1000万倍,代表了探索潜在的可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关键一步。这一发现是通过一个由39......

“月掩金星”24日上演,如何观测?

当金星遇上月亮,会出现怎样的天文景象?3月24现身天宇的“月掩金星”,成为不少天文爱好者关注的对象。对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郑捷表示,从全球范围来说,月掩金星每年都会出现一到两次。就国内而......

“星火”相传,守望星空不辍

“穹台窥象”曾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其中的“穹台”指的就是座落在老城区观象山边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近百年来,这座不大的观象台背后,有数位中国天文气象开拓者的名字熠熠闪光。在这里,孙立南父女“......

紫金山天文台揭示原行星盘上尘埃尺寸的变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团组对尘埃尺寸在原行星盘径向的分布进行细致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RadialProfileofDustGrainSizeintheProtoplanet......

世界首个覆盖五大洲的自动天文台网络建成

近日,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完成了伽马暴与瞬变源观测系统(BOOTES)的全球部署。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自动望远镜网络,其站点分布于西班牙、新西兰、中国、墨西哥、南非和智......

我国研究人员成功构造银河系内双白矮星星族

从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李振威博士与合作者,利用最新得到的物质交换稳定性判据,并结合双星星族演化模型,成功构造了银河系内双白矮星星族。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上......

银河推春冬季“双拼”“最小满月”现元宵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月1日消息,随着北半球白昼继续延长,气温开始回升,二月星空更加晶莹剔透,银河迎来观赏季。新春尾声,五万年一遇的彗星达到最大亮度,2023年度“最小满月”将在元宵报到。据专家介......

《自然》论文: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碰撞时的信号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天文学家通过对在两个短伽玛射线暴中探测到的振荡信号进行研究,认为可能是在两个中子星(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的致密核)合并形成大质量中子星的过程中产生,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