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26 13:06 原文链接: 《JCB》:P53抑癌基因关闭侵袭性癌症细胞

  报道:Ras是人类癌症基因中最容易突变的基因之一,因此发展以Ras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抑制剂具有很好的药学前景。在所有的人类肿瘤细胞中,Ras基因的变异占20%~30%,Ras变异发生率最高的是胰腺癌(90%),其次为结肠癌(50%)和肺癌(30%)。推荐阅读:新晋院士Cell解析致癌基因新功能。

  肿瘤抑制基因p53对于Ras驱动的细胞侵袭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其根本机制仍然知之甚少。2014年3月2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生物学》(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p53可通过激活一种线粒体蛋白酶让其裂解β-肌动蛋白,并限制创膜突起(invasive membrane protrusions)的形成,阻止癌症细胞的入侵。

  新加坡国立大学力生物学研究所的Keiko Kawauchi解释说:“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p53如何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换(EMT)来阻止转移。相反,对于p53如何影响驱动细胞入侵的细胞骨架过程,还知之甚少。”因此,在Shota Yamauchi的指导下,Kawauchi及其同事比较了有野生型p53和无野生型p53的Ras转化成纤维细胞。与p53缺失细胞相比,表达p53的转化成纤维细胞侵袭性更低,与胞外间质之间形成更少的粘着斑。p130Cas是一种粘着斑信号蛋白,可促进板状伪足膜突起(lamellipodial membrane protrusions)形成和癌细胞浸润。在p53阳性细胞内较少磷酸化,这表明p53肿瘤抑制基因通过下调该蛋白的活性,限制了细胞的入侵。事实上,敲除p130Cas可抑制缺乏p53的Ras转化成纤维细胞入侵。

  研究人员发现,至于其它的粘着蛋白,肌动蛋白聚合增强了p130Cas的磷酸化作用。肌动蛋白解聚药物细胞松弛素D可减少p130Cas磷酸化作用,而利用jasplakinolide(是一种海绵Jaspis johnstoni的大环肽天然产物,可诱导肌动蛋白聚合成微丝,即F-肌动蛋白)稳定肌动蛋白丝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在有野生型p53存在的情况下,致癌基因Ras可通过诱导β肌动蛋白的溶蛋白性裂解,降低F-肌动蛋白的水平,从而减少p130Cas磷酸化。Ras转化成纤维细胞——缺乏p53或表达肿瘤抑制剂的一个显性负版,没有表现出F肌动蛋白水平或p130Cas的这种降低。

  然后,研究人员调查了哪一种蛋白酶能靶定β肌动蛋白。Kawauchi称:“Caspase-3和线粒体蛋白酶HtrA2已被证明能裂解β肌动蛋白。Caspase-3并不是由Ras 转化所激活,所以我们将重点集中在HtrA2。敲除或抑制这个蛋白酶,可抑制β肌动蛋白裂解,增强Ras转化的p53阳性成纤维细胞的侵袭。”

  HtrA2通常位于线粒体的间隙,但是p53过表达可诱导这种蛋白酶释放到细胞质中。然而,即使在缺乏p53的细胞内,致癌基因Ras也可通过刺激线粒体裂变,诱导HtrA2的释放。那么p53的作用是什么?研究人员发现,该肿瘤抑制基因通过促进线粒体内HtrA2的活性,降低肌动蛋白水平并抑制细胞入侵,因此蛋白酶可以有效地裂解β肌动蛋白。MAP激酶p38对于这一活化步骤非常关键。Kawauchi解释说:“p53基因促进p38到线粒体的易位,因此MAP激酶能够磷酸化并激活HtrA2。”

  P53可通过降低Ras转化成纤维细胞边缘附近的线粒体内膜电位,来促进p38到线粒体的易位。Ras可诱导p53在细胞质中积累,使肿瘤抑制基因刺激p38输入和HtrA2激活,然后RAS诱导的线粒体分裂,β肌动蛋白裂解。Kawauchi称:“F-肌动蛋白减少,可抑制p130Cas信号,所以肌动蛋白重塑是阻止细胞侵袭的一个信号。”

  现在,Kawauchi及其同事想探讨p53如何降低周围线粒体的膜电位。她说:“p53如何调节线粒体电位的局部变化?这对于我们来说将是重要的发现。”

相关文章

医药狂掀涨停!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等概念走高

大家好!来一起关注上午的市场行情及最新资讯~5月8日,A股市场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截至上午10时56分,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有所扩大。行业板块上,上午医药、农业、银行等板块表现居前,煤炭股盘中走高;......

挑战传统假设,研究揭示细胞有非基因组信息系统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提出,细胞拥有一个此前未知的、独立于基因组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它们能够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图片来源:《交叉......

上海药物所揭示E6AP活性动态调控分子机制

4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余学奎、罗成团队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分别解析了HECT型泛素连接酶家族E6AP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癌蛋白E6结合E6AP不同构象复合物的结构,并结......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获揭示

γδT细胞是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杨美香与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在γδT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揭示了免......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降解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许永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高效的靶向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结合蛋白CBP/腺病毒EA1结合蛋白p300(CBP/p300)的蛋白降解靶向嵌......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中国科学家发现低糖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新机制

4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佳课题组和浙江大学教授李新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探针,为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调控低糖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化学科学》。葡萄......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蛋白冠调控纳米酶活性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吴晓春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黎明研究员团队合作,在蛋白冠调控纳米酶活性研究领域获新进展,相关研究已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纳米酶表面吸附蛋白的形状影响催化......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