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11 17:04 原文链接: 上海交大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抑郁症发病机理有望被破解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Disrupted-in-Schizophrenia-1(DISC1)基因被认为是当今最有价值的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DISC1基因最早发现于一个苏格兰家族,其第1号染色体和第11号染色体的染色体异常易位,凡携带者绝大多数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DISC1基因成为迄今发现的与精神疾病关联的第一个明确的变异基因。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大脑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是引发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在成年期或老年期发病。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发生在孕幼期,但特定大脑区域如海马齿状回却存在终身保持旺盛的神经元再生现象。这种成年期神经新生过程在学习、认知及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李卫东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利用DISC1等基因工程小鼠及shRNA病毒载体脑区定位注射实验,研究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发病机理。在此前基础上,研究组发现在成年后的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新生神经元中,特异性敲除DISC1基因,能刺激mTOR信号通路,使神经元过度兴奋,出现神经形态学缺陷。非常重要的是,这一基因操作可影响约500个新生神经元,恰恰是这500个新生神经元的异常竟然导致了认知和情感出现明显障碍。当这群新生神经元提前被抑制时,认知行为缺陷就得以逆转。如果利用一种FDA批准的抑制剂处理,则可纠正mTOR信号途径的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这种行为缺陷。

  李卫东曾表示:“DISC1基因编码充当新生神经细胞的‘音乐指挥棒’,指导新细胞达到适当的位置,使它们完美地整合入已有的复杂神经系统中。如果DISC1蛋白不能正常工作,那么新神经元也许不能正常融入已有的神经网路‘大家庭’。”这项最新研究发现,针对成年期神经元发育异常的治疗,也许能产生显著疗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ilva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参与这项研究的还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宋红军教授和明国莉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贺林院士等。

相关文章

挑战传统假设,研究揭示细胞有非基因组信息系统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提出,细胞拥有一个此前未知的、独立于基因组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它们能够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图片来源:《交叉......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获揭示

γδT细胞是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杨美香与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在γδT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揭示了免......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

研究者揭示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因素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教授贾志云和磁共振研究中心教授龚启勇团队在《生物精神病学》上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与脑结构协变网络异常的表达模式相关。抑郁症的高致残致死率与自杀意念和行......

地球上已知最小动物是什么?

一种黏体动物(传播孢子阶段)的放大图,这种动物可寄生在鲑鱼和鳟鱼身上。图片来源:CABI数字图书馆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大多数动物爱好者都知道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但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