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0 11:35 原文链接: 上海巴斯德所流感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

  4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Gene Therap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抗感染免疫与疫苗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denovirus-mediated Artificial MicroRNAs Targeting Matrix or Nucleoprotein Genes Protect Mice against Lethal Influenza Virus Challenge。

  流感病毒可感染包括人、禽类等多种宿主。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500万流感重症患者,其中死亡人数达50万。流感病毒传播迅速,流行广泛,致病性强,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发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感染和传播的最有效方式,由于流感病毒变异迅速,研发新型、高效、通用型流感疫苗成为流感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上海巴斯德所抗感染免疫与疫苗研究课题组博士后张洪波、博士研究生唐昕莹等在研究员周东明的指导下,通过软件设计和细胞体外筛选获得7条针对流感保守基因NP、M1和M2并具有高效拮抗的miRNA,分别为M1-89、 M2-117、 NP-856、NP-969、M1-89+M2-117、M1-89+NP-856和M1-89+NP-969,将筛选获得的miRNA克隆至复制缺陷型AdC68 E1区表达,获得7株表达不同流感特异的miRNA的腺病毒。以1011vp AdC68-amiRNA免疫小鼠,对同源的H1N1流感感染有100%的保护效果,对于异源的H5N1和H9N2也有部分保护效果(40%-100%)。该研究结果证明靶向流感保守片段的miRNA可作为流感防控的新手段。

  该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佳伟的支持和帮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863”项目和上海巴斯德健康研究基金会科研项目等经费支持。

相关文章

恐怖气息仍在,顶尖华人学者被迫转换研究方向

在备受争议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Initiative)结束两年后,美国的华人学术圈仍旧弥漫着恐怖的气息。因为该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陈刚曾在2021年被逮捕。如今,他已被迫将研究重......

重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

科研噩梦|假期过后发现实验室样品全部解冻…高校报警了

放假回来发现实验室冰箱出现故障,里面的材料全被毁了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些研究生表示:堪称噩梦,数十年直接白干。尽管没有迹象表明存在破坏行为,但学校还是报警并开启了内部调查。——————————......

多样化菌群共存现象有了新解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广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动可以帮助竞争性微生物群体突破物种多样性“极限”,促......

多所新大学今年启动招生,专业以新能源等工科为主

各地教育部门近日陆续发布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大湾区大学等多所新大学获批设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等高校今年启动招生。这些大学设立的专业中,新能源、工程技术等工科专业占绝大多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

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开始填报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填报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北京市召开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座谈会

1月19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召开“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座谈会”。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于英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主持会议,相关国家部委......

科学仪器行业趋势之历史深处的忧虑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大国的更替。科学仪器行业是大国复兴必经之路。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发展,习惯了行业高速发展的我们,第一次面对行业整体下滑。躺赢的时代过去了,在这行业大变革的时机,历史可以让我们在凛冬已......

缅怀王绶琯院士:为有志于科学的孩子创造机遇

1998年,75岁的王绶琯还是忙得脚不沾地。接不完的电话、外出开会、看材料、改稿子……“我记得那时候每逢周六日,家里总会来很多人,有老师也有中学生。”彼时,工作繁忙的王荧完全不知道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