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中,回顾了 2022 年工作,指明了 2023 年政府工作任务。其中,总理肯定了过去五年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也对未来五年的工作计划做出了展望,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随后,各级代表分别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两会提案」,为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李克强总理肯定了过去五年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工作的成绩,尤其是在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过去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13.5 年提高到 14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 4%以上,学生人均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45.7% 提高到 59.6%。

谈及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可以看到,未来五年,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全国人大代表武志永: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上「大有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武志永认为,「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要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各行业、各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要因产办学、因企施教,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共同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成长、员工与企业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大有作为。

武志永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动力源。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成果转化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都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专业设置一定要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一定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一定要与生产过程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周虹:奋楫笃行心系职教发展 臻于至善推动产教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虹长期致力于高职人才培养建设工作。她认为,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对接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还存在着可操作性政策法规不完善,协调机制尚未健全、法人主体不明确,可持续发展缺乏保障、多元主体推动产教融合办学动能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国家统筹协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治理,建立健全多元主体产教融合办学的创新机制,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强化职业教育执法检查力度。

周虹指出,职业院校应当依托现代服务业产学研服务平台,开展金融、财会、法律、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相关研究,聚集政、校、行、企等多方面资源,推动产教深入联动,提升人才培养成效,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服务。应当面向经济社会需求,协调推进多主体开放合作,多方协同育人,开发产教融合课程,打造实训实习基地,不断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创新探索制度,积极推进混合产权制度层面的改革试点,为顺利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提供发展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许玲:政府搭好台 企业唱主角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作为连任的政协委员,此前一直关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今年她将调研重点放在企业。技能人才供需生态的构建以及新的职教法的普及落地将是她今年提案的两大重点。

她指出,新修改的职教法明确要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等要素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可以用于举办职业教育机构。从各级政府到各大系统,从行业协会到各大企业,更加系统、全面地去落实新的职教法。加大法律的普及需要政府出台细则性的文件,还需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地方在落实国家政策的过程中,也要在每个层面都有相应细则,才能一层层覆盖到广大中小企业。同时亦需要更多的宣传,让企业能够知悉了解国家的政策。

许玲认为,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本身既是人才培养的需求方,同时也是供给方。「如果能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不需要发愁了。这也是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让企业跟学校的合作实现无缝衔接,我们的人才从供给到需求无缝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张运凯:拿出「高言值」提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很强的信心。他表示,「党的二十大为职业教育行业注入了强心剂,我们对职业教育发展更有信心了」。去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但实现大有作为,还需解决实际中面临的瓶颈制约。

例如,目前校企合作中,依然存在着职教学校「一头热」、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脱节」、学生职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张运凯建议,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协调对接机制,解决校企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强化激励政策,通过购买服务、减税降费等方式,真正提高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张运凯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王红军:校企「同频共振」,跑出人才培养「加速度」

「职业院校应给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红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时代飞速发展,中国制造对技能和人才的需要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诸多机会。要通过校企合作使得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同频共振」,让匠心筑就梦想,以技能引领未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王红军认为,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企业的共同责任。首先,职业院校要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企业要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协同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成长提供环境。此外,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只有在三方协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王红军指出应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彰显担当,诠释责任,职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夯实基础,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跑出人才培养的‘加速度’。」

全国政协委员郑亚莉:持续为职业教育发声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自 2018 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就许下了郑重的承诺:「一定要为职业教育发声」。她强调,「我们很需要职业本科层次的教育。」2022 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的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部分专业,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等条件的,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以实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接下来,需要将已经明确的政策落实落细,让职业本科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张玉清: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张玉清走访了多家企业、院校,实地调研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他指出,职业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也就是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重点是要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且不仅仅是要提升学生的水平,教师也要走出去深入到企业中,或者要把企业的有关老师请进来,这样才能提高师资水平,使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得到保障。

张玉清强调,职业教育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有可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对象、完善培训方法和内容等方式,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议职业教育要下沉。构建平台,让更有水平的师资进入到培训队伍里来,同时加大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构建。

全国人大代表邱宁宏:发挥农业职教优势,为乡村振兴培养「新农人」

「强国必先强农。职业教育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可为乡村振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说。在今年两会上,她就农业职业教育如何开展、怎样培养农技人才等方面建言献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 年修订)》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很多契机。其中第十条提到:国家采取措施,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

邱宁宏表示,发展职业教育重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希望全社会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

民建中央: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建中央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民建中央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对涉农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外部性认识不够,缺乏专门支持政策;管理体制机制不畅,多头办学难以形成合力,非农专业毕业生挤占涉农岗位现象突出;涉农教材建设滞后。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提高战略认识高度,制定涉农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从服务农业基础产业、保障最大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参考师范教育政策,政策导向以政府买单为主、社会资源有效引入为辅,并建立完善相应评价指标体系。

2.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涉农职业教育吸引力。强化多部门联动机制,实行涉农人才选拔、培养、使用一揽子政策设计和实施;完善国家薪酬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分期定岗定编,政府定向、企业定制、就业定职;放宽涉农岗位对学历、资格要求。

3. 优化乡村产业业态和创业环境,切实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支持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其他市场主体协同发展,丰富乡村产业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县域范围促进城乡融合,打造农村产业、科技、教育、金融紧密融合的创业创新体系;鼓励涉农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职业教育培训;做好涉农创业服务,如简化公司注册程序、举行创业大赛等。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教育保障水平。把支持涉农职业院校建设作为加大转移支付的重点项目,形成长效机制,在重大财政支持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中,对县域涉农职业教育予以倾斜;国家设立专项支持计划,对在乡村基层就业的涉农专业毕业生补偿学费,鼓励、支持学生学农、务农;在职业教育经费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专项经费。

5. 加强涉农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好涉农职业院校通识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地方三级联动的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加快建设体现农业特色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课程教材,引导开发涉农新兴领域及小众农业专业教材;建立校本教材上级备案制度。


相关文章

东南大学与通鼎教育发展基金签约

4月3日下午,东南大学通鼎教育发展基金捐赠签约仪式暨至善教育贡献奖颁发仪式在九龙湖校区举行。通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慧芳,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副校长黄大卫出席仪式。左惟对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小平......

2024年度社会领域重大课题委托研究征集公告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完善政策研究体系,增强政策研判能力,为制定实施重大政策提供有益支撑,现对2024年度社会领域重大课题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具体事项公告如下。一、研究题目及要点......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辞世,享年73岁

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钟秉林于2024年4月7日辞世,享年73岁。钟秉林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担任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研讨会举行

3月28日,“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创智组织管理数字技术研究院协办,来自教育界、企业届和专家学者近200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北京大学未来......

教育部公布本科新增24种新专业,释放了哪些信号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

教育部:加强师德监管,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记者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获悉,2024年将深化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开展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教育。加强师德监管,强化底线管控和责任传导,落实师德违规惩处、警示教育、通报曝光等相关制度。教育部将扩大“国优......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性支撑作用

“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组织地协调教学和科研等......

陕西师范大学助力边疆教育质量提高

“这里的小学生从小就明白他们是守边人的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能够深刻体会什么是家、什么是国、什么是和平。”在距离国境线仅有400米的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边境完全小学,副校长刘金奋指着教室后方远......

上海将新增2所大学!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的通知,布置了47项重要工作。其中,第38项工作为拓展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包括推进新一轮港澳交流合作机制,发挥“沪港大学联盟”和“港澳......

本科生薪资Top10职业揭晓

渴望能在工作中出成绩、拿高薪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年收入如何?数据显示,对大部分职场新人来说,毕业即拿高薪只是一个错觉。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研究发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