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28 14:13 原文链接: 中国学者夺取X射线极亮天体研究的“圣杯”

  11月28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对漩涡星系中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的研究成果,杂志审稿人认为此项成果“夺取了这个领域的圣杯”。

  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两颗造价分别为16亿美元和7亿欧元的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XMM-牛顿X射线天文卫星投入使用,天文学家陆续在遥远星系中发现了一批X射线光度极高的天体。但是,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界对这类X射线极亮源的本质却一直难以定论,众说纷纭。研究的关键与难点为通过动力学方法测定系统中心黑洞的质量。成功对中心黑洞质量进行确定,不仅可以解决关于这类天体本质的争论,还可以增进人们对黑洞形成、黑洞辐射机制的理解与认知,因此一直是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的国际前沿与热点。

  对X射线极亮源系统进行动力学测量的原理为通过观测伴星光谱的移动来推断出中心黑洞的质量。但是由于这类天体距离我们十分遥远(通常为几千万光年),同时X射线照射黑洞吸积盘而产生的光污染也非常强,因此测量极其困难。目前,欧美学者已多次利用世界最先进的8-10米级光学/红外望远镜进行长时间观测,但这些尝试均未获得成功。尽管技术难度大,但鉴于其科学重要性和影响深远性,中心黑洞质量的精确测量仍为学界孜孜以求的目标,并被国际同行誉为X射线极亮源研究领域的“圣杯”。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刘继峰研究员领导国际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巧妙选取有特色的天体目标,成功申请到位于美国夏威夷的8米大型双子望远镜以及 10米凯克望远镜各20小时的观测时间,在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上,对漩涡星系中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进行了研究,并确认其中心天体为一个质量与恒星可比拟的黑洞。此项工作是国际上对X射线极亮源动力学质量的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例成功测量,以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为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发表在11 月2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并被该杂志审稿人称赞为“夺取了这个领域的圣杯”。

  这个黑洞双星系统位于2200万光年之外,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黑洞双星;同时,通过对该系统X射线谱的特性进行分析,刘继峰团队发现的最新观测现象难以被黑洞吸积的“经典”研究结果所解释,突破了现有理论框架的范畴。Nature还将在同期新闻视角专栏(News and Views)刊登相应评述文章(Nature发表的科研论文中只有~10%的比例获得该栏目专门评论),并入选Nature当周“新闻发布”(Press Release)内容。

  刘继峰研究员先后在北京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入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爱因斯坦学者(NASA  Einstein Fellow),并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研究。2010年,刘继峰研究员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KJCX2-EW-T01)引进回国工作,并担任“银河系三维结构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这项X射线极亮源的工作为刘继峰研究员回国后率领团队完成,同时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3028,#11333004)资助。

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位于漩涡星系M101的一个悬臂上,M101距离地球2200万光年。图片由X射线(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光学(哈勃空间望远镜)以及红外(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等波段观测数据叠加合成。图片来源自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网站。

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的概念图。M101 ULX-1的伴星是一个罕见的沃尔夫-拉叶天体,恒星级黑洞从沃尔夫-拉叶天体的星风中捕获物质形成吸积盘,发出X射线辐射。概念图由天体艺术家 Lynette Cook 根据该项研究成果设计完成。

相关文章

中国科研团队建立全球大气光学湍流预测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大气光学参数建模研究团队近日建立了全球大气光学湍流预测模型,并首次实现了全球大气相干长度时空分布预测及可视化表征,丰富和提升了全球大气光学湍流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据悉,......

上海光机所在大口径衍射透镜测量技术中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针对大口径衍射透镜提出了一种单次曝光的干涉标定方法,为大口径衍射透镜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研究成果以Absolutemeasure......

新研究揭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辐射能谱新规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贤教授,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类星体的平均极紫......

紫金山天文台等揭示FRB200428成协X射线暴的起源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北京大学,提出了与快速射电暴FRB200428成协的X射线爆发起源于强磁场重联过程,并通过粒子动理学模拟方法(ParticleinCell,简称PIC方法)解释了这一爆发事件的......

2023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青年科学奖已颁发,这13位科学家获奖

2023年9月2日,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为获奖人颁奖,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宣读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常进主持颁奖仪......

牛津仪器:背散射电子及X射线(BEX)成像

什么是BEX?BEX是集背射电子和X射线成像于一体的新型微区分析技术,可以在SEM下同步、高效采集背散射电子图像和元素面分布图。BEX技术能带来哪些新体验?此前,基于SEM的显微分析大多是静态的、逐步......

AI透过胸片估测患者年龄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AI)模型,能利用患者的胸部X射线影像准确估计其实际年龄。更重要的是,当发现估计年龄与真实年龄出现较大差异时,AI还可揭示患者罹患慢性病的情况。此项发现标志着医学影......

玻璃陶瓷耐火材料齐上阵,荧光典型应用来助力

导读中国是玻璃、陶瓷及耐火材料的生产大国。玻璃、陶瓷及耐火材料品种繁多,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日常接触的手机屏,就是一种电子光学玻璃产品;再如,光伏玻璃,其在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迎来了历......

新品发布|日立推出新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EA1280

日立分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宣布推出EA1280,这是一款用于在中国测量环境有害物质的新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近年来,限制使用环境有害物质已变得普遍,且成为保护环境工作的一部分。......

新型“夜明珠”纳米材料让手机也能拍摄X光片

科技日报福州2月18日电 (黄阿火 葛海峡 记者谢开飞)我国高端X射线影像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望改观!记者18日从福州大学获悉,该校杨黄浩教授、陈秋水教授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