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2 14:15 原文链接: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量子信息勿过分炒作

  “有人宣传说量子什么技术马上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这是不对的,量子技术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早。”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颠覆性创新技术主题论坛”上就量子计算机相关主题发表的演讲中提到,近几年量子信息“炒作太过分”。

  “量子世界确实神奇,但经过某些媒体、个别学者炒作以后,把量子信息弄得非常火,什么灵魂、宗教这些自然界搞不清的都可以归结于量子纠缠,这是不对的。”事后,郭光灿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后来有媒体采访我,我当时讲得不多,但我想强调的主要观点是,量子信息是科学,不是玄学!科普不应当是科幻。”

“超光速信息传输”和“瞬移”

量子技术做不到

  “从经典工具迈进到量子工具新时代,这是量子信息诞生的重大意义。但是,尽管量子时代的前景非常辉煌,但是它的路很漫长。”郭光灿说,“量子技术可以给人类带来什么?有哪些潜在的应用?不能做什么?哪些是非科学的玄学?必须讲清楚。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可用的量子技术会不断开拓出来。”

  在可用的量子技术中,量子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但是,郭光灿强调,量子技术有两点“肯定做不到”:第一,量子世界不存在“超光速的信息传输”;第二,量子信息不可能把人瞬时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人们对“超光速的信息传输”的误导,源于量子纠缠。“量子纠缠非常奇异:A、B两个纠缠粒子,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便瞬时引起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这种瞬时的变化被认为是超光速的通信、‘幽灵般的超距效应’。”郭光灿说,其实,和经典世界一样,量子世界并不存在超光速的信息传输。

  “那么‘幽灵’究竟是什么?事实是,两个纠缠粒子之间的瞬时变化无需(未发生)任何信息的传递,真实的物理原因是它们的‘量子关联’。”他说,量子关联是产生这个现象的本质因素。

  而所谓量子信息技术可以把人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

  “可以负责任地说,量子技术肯定做不到瞬移,这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原理不通。”郭光灿说,“把科学幻想和神话当成科学知识来传播,是将量子力学妖魔化。”

  量子计算机最大的不同:并行运算能力

  谈到量子计算机,郭光灿院士首先提到了“摩尔定律的终结”。

  “一旦摩尔定律终结了,什么技术能继续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量子计算技术。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最大不同,是来自于量子世界特性的并行运算能力——量子计算机就是靠并行运算能力来加速运算速度的。”

  美国数学家Peter Shor提出了一种可以求解大数质因子分解的算法——“Shor算法”,这种方法可以破解当前已被广泛使用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RSA加密)。但是,这种算法要想分解一个位数较多的大数也是非常困难的。

  郭光灿举例说,比如要分解一个129位大数的质因数,有科学家曾用1600台计算机花了8个月的时间才分解成功——这也正是这一加密方法被广泛应用的原因。然而,一旦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几秒钟就能破解。

  也就是说,一旦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现在广泛使用的公开密码体系将会瓦解。郭光灿说,最近美国已经宣布要把现有的公开密钥分期分批淘汰,这也是因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已不再是遥遥无期了”。

  “经典计算机跟量子计算机相比,就好像算盘跟经典电子计算机相比一样。因此,一旦通用的量子计算机问世,人类社会将会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郭光灿表示。

中国量子芯片“超导路线”远远落后

  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布局了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如今逐步聚焦到半导体量子芯片和超导固态体系。郭光灿介绍说,目前这两个领域的进展各有千秋。

  超导体系方面,郭光灿说:“超导固态体系的好处是可扩展,缺点是量子相干性非常脆弱——如果量子计算机还没来得及解决问题(量子相干性)就被破坏掉,那么运算就失败了。因此,(对于超导路线)量子容错是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半导体量子芯片,郭光灿说,国际上目前已制备出三个比特的半导体量子芯片;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目前也已经做到三个量子比特,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

  但郭光灿表示:“半导体路线虽然有进展,但是离终点还很远。”他还提到,在超导量子芯片方面,国际上比较领先,相干时间已经延长到100微秒,量子比特数做到了十几个,而国内在超导路线上远远落后。

  “量子计算机的主要困难,除了量子芯片的量子比特数要达到一定数量(可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可能至少需要1000个物理量子比特)之外,还要求量子相干时间足够长,这需要采用量子纠错和容错技术,然而这两项技术都很难实现。”郭光灿说,虽然理论上能够解决,但做起来极其困难。

  “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郭光灿介绍说,其所涉及的硬件问题包括量子芯片、操控系统、测量系统等的研发以及用于制备量子芯片的材料等;软件包括量子编码、量子软件、量子系统的结构等。

“量子计算器”可能先出现

  关于“量子计算机何时能够实现”这一问题,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办公室曾于2017年7月发文称:“预计几十个量子比特、可供早期量子计算机科学研究的系统可望在5年内实现。”欧盟委员会则在2017年5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欧洲量子会议上发布《量子宣言》,计划“5年内发展量子计算机新算法,5~10年用大于100物理量子比特、有特定用途的量子计算机解决化学和材料科学难题”。

  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John Preskill曾提出“quantum supremacy”(被译作“量子霸权”),用以表达一旦研制成功,“量子计算机将拥有传统超级计算机所不具备的能力”。

  对此,郭光灿表示,要实现quantum supremacy,量子芯片的量子比特数起码要达到100个左右,“也就是说做到经典计算机没有办法超越的水平可能要到100个逻辑比特左右”。

  不过,郭光灿认为,即使实现了“量子霸权”,其应用也非常有限,“只能用于功能比较低级的应用,而且是专用机不是通用机”。

  专用机是指在相干时间内处理特定任务的机器。不过,专用机尽管低级,其五脏俱全。“就像电子计算机普及以前,电子计算器先普及一样,虽然功能很差,但它数据运算很全。将来很有可能是量子计算器产品率先上市。”郭光灿认为。


相关文章

6位量子领域顶尖国际学者获“墨子量子奖”

9月20日晚,2020年度和2021年度“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六位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领域的顶尖国际学者获奖。为了推动量子信息科技的科学研究特别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发展,中国民间企业家......

空间站与“卡脖子”,中国在警醒中争取“逆袭”

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举世瞩目。中国航天员身后的“太空之家”里,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矮秆水稻也在奋力生长。自1987年中国首次将农作物种子送上天迄今的......

在合肥这条大道上,量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12.1%合肥高新区直接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达600人,合肥市量子信息产业相关ZL占全国的%,排名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正因如此,合肥也被称为“中国量子之都”。在安徽合肥高新区,有一条并不宽敞的......

量子网络的非局域性得到实验检验

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奥地利同行等合作,使用超纠缠实现基于对称联合测量的纠缠交换,展示了与标准贝尔态测量的非局域量子网络完全不同的性质。研究成果日......

美国俄亥俄州建立量子信息科学和工程中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8079.shtm近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宣布将建立量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中心(CQISE),以推动量子经......

美国将多项量子信息技术加入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

2022年2月7日,美国更新了关键和新兴技术(CET)清单,这是继2020年10月发布《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后的首次更新。清单涉及的技术将在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次清单中列出的技术涉及先进计算......

《物理评论快报》:量子信息掩蔽首次实验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上饶师范学院李波、梁晓斌以及南开大学陈景灵合作,实验实现光量子信息的掩蔽,成功将量子信息隐藏到非局域的量子纠缠态中。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未来5年美国发力AI和量子信息科学

据美国媒体26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当地时间周二宣布未来5年在人工智能(AI)和量子信息技术(QIS)领域增加投入10多亿美元,其中7.65亿美元来自政府部门,另外3亿美元来自私营企业,用于兴建12家研究......

基于量子信息学成就中科大陆朝阳获“仁科芳雄亚洲奖”

2019年12月6日,日本仁科纪念基金会在东京会馆召开仁科芳雄奖项的颁奖典礼和晚宴,来自日本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资深教授出席。基金会理事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林诚宣布将2019年度“仁科芳雄亚......

量子信息与传感技术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

11月16日,2019年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之“量子信息与传感技术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国家智能测控系统产业计量测试联盟”也在论坛上宣布成立。据悉,该论坛将形成《关于加快广东量子信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