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6 16:00 原文链接: 为了不再“谈辐色变”

  由于辐射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人们往往所知甚少,有关辐射的信息传播也容易产生谣言。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市民对有关辐射领域的科学认知需求越来越强烈。

  2015年,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建成辐射科普教育园地,旨在通过科普课程、实地参观和互动检测体验等环节,帮助市民了解身边常见辐射源的环境影响,掌握防辐射的基础知识,从而能够科学看待辐射现象,消除“谈辐色变”的不必要疑虑和恐慌。

  两年多来,不少上海市民代表走进辐射科普宣传园地,现场观摩和体验辐射量如何测量等科普知识。其中,既有高校的学生,也有离退休干部和社区居民,仅2017年,科普宣传园地总参观人数就超过2000人。

  市民:亲身体验,科学看待辐射现象

  走进辐射站的科普园地参观引导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卡通形象——辐射科普园地的虚拟向导“福点点”。“福点点”会在电子大屏幕上为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科普园地的基本情况,解释一些常见的对辐射的疑问或误解。

  紧接着,参观市民会进入现场演示区。在这里,市民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展板。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些市民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一度电的旅行”展板,它讲述了电是如何通过一级级的降压变电站,最终为千家万户服务的故事,让市民了解变电站的重要性。另外一些市民则在实验平台前排起了长龙。在这里,公众可以亲自动手,使用辐射实时监测设备,测量演示区内的各种电器,如微波炉、照明灯、无线路由器等。

  “下一个是我。”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排了约10分钟的队,“因为平时总听说辐射,从来没体验过,今天想要自己亲手测试一下。”

  除了科普展板和电磁辐射水平的实验平台之外,演示区还有一个能容纳30人左右的小讲堂,可供市民观看辐射科普知识小录像。现场设置了辐射知识有奖答题专用设备,答对问题后,市民可以得到由辐射站准备的小礼品。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一位张姓工程师介绍说,科普园地还在辐射站的4楼、5楼过道和楼梯的墙面上,设置了辐射知识展示区,向公众讲述生活中与辐射相关的知识。

  最受欢迎的莫过于位于辐射环境监督站楼顶的辐射环保体验区了,这里设有一座通信基站,公众可以在此了解通信基站的工作原理,并现场测试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

  只见工作人员拿着测试设备,站在距离基站天线主射方向约30米处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电磁辐射强度约为1.422V/m,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的这一频段电场强度公众导出限值12V/m,并且电磁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

  看到这一测试结果,市民张女士松了一口气:“我们小区附近建了一座移动基站,之前特别害怕会受影响,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工作人员解释说,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类似于聚光灯,能量主要是向四周传播,对基站所在楼的电磁辐射很小。而且,基站发射的电磁波衰减得很快,只要发射天线架设合理,对周围居民的电磁影响是可控的。

  专家:适当防护,生活辐射并不可怕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站长黄震表示,不论是电离辐射还是电磁辐射,我国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对辐射防护作出明确规定,对公众照射剂量限值也有严格标准。我国规定的公众辐照剂量是不超过1毫希/年,我国陆地天然本底是0.66毫希/年,一次胸透的辐照剂量是0.02毫希,乘一小时飞机的辐照剂量是0.01毫希。所以只要科学面对,适当防护,辐射一点也不可怕。

  不过,仍然有公众对辐射的安全性心存疑虑。对此,科普园地特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为公众答疑解惑。

  比如,有市民关心经常玩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大不大,专家耐心解释说,手机待机时电磁辐射强度很低,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健康。不过,手机在接通的瞬间,发射功率较大,因此在使用手机拨打、接听电话时,不要急于将手机放到耳边,待屏幕显示接通成功后再通话。专家还建议,睡觉时,不要将手机放在枕头下,随身携带待机状态的手机,应远离心脏等敏感器官。

  小贴士

  如何减轻

  生活中的辐射影响?

  微波炉运行时应尽量拉开距离,也不要从窗口观察食物状况。如防护门有明显松动,需要及时维修更新;

  节能灯使用时会在周围形成3万赫兹至5万赫兹电磁辐射,因此其安装位置应与人体保持适当的距离;

  无线网络的辐射主要取决于发射功率,市售正规的无线路由器的功率很低,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电磁辐射影响。离无线发射点越近的地方辐射就越强,所以应保持较远距离,避免长时间生活在无线网络环境中;

  电热毯建议通电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切断电源后再使用;

  电吹风会产生较大电磁场,使用前尽量用干毛巾擦干头发,减少电吹风使用时间,开启出风后再靠近头部。

相关文章

研究实现胶体量子点在液体中的放大自发辐射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杜骏团队在胶体量子点多激子动力学与光增益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体积紧凑的“俄歇抑制”型胶体量子点,在量子......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冰透光性温度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海洋光学研究团队揭示了海冰漫射衰减系数的温度响应机制及其对北冰洋的潜在影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湖沼学与海洋学》。论文通讯作者、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员许......

世界最深、最大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12月7日,国投集团雅砻江水电与清华大学校企共建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

12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公告。原文如下: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

科学家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团队,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及高时空分辨率产品(CARE)。这是目前我国构建的国际最高精度地表太阳辐射监测系统,......

单细胞纳米药物及亚细胞结构无标记原位同步辐射成像技术获重要突破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NatureProtocols)上,发表了题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华东监督站对石岛湾1号机组核岛基坑进行验槽检查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组织检查组对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1号机组开展了核岛基坑负挖验槽检查。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具有业主新、工程建设模式新等特点。华东监督站......

植物揭秘|光谱不变理论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红亮总结了光谱不变理论在过去二十余年的相关研究,并于近日在《环境遥感》上发表综述文章。文章系统梳理了光谱不变理论的提出背景、光谱不变理论的建模原理以及光谱不变量的......

核污染水排海,如何用科技守住辐射环境安全线?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引发了公众对核安全的高度关注。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核安全是核事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状况总体良好,未发生......

规范辐射检测!生态环境部门发布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重要通知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