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7 15:57 原文链接: 乙肝15阳性的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即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5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第一三五项阳性称为乙肝大三阳,将第一四五项阳性称为乙肝小三阳。第一项和五项阳性(HBsAg、抗-HBc阳性)即1、5阳,医学上称之为乙肝小二阳。

  HBsAg,出现于患者血清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但有部分患者HBsAg可持续存在,此时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复制HBsAg。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称为HBsAg携带者,小部分人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绝大多数HBV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ng~00μg/ml之间,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肝炎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