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1 09:10 原文链接: 冷泉专家谈冷泉

  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员冯东是冷泉专家,曾在美国进行5年相关研究,多次出海考察冷泉。他向记者介绍了冷泉的一些有趣知识。

  早在1977年和1979年,美国人就发现了生长有重晶石和管虫的冷泉,但当时认为那是“低温热液”。1983年,美国科学家确定了第一个冷泉,那是在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陡崖,3200多米深的海底。很快,这种渗漏甲烷的海底区域,成了研究热点。

  现在,全世界已经发现冷泉900多个,略高于发现热液的数目。发现冷泉最多的区域是墨西哥湾。最老的冷泉有4亿年,最浅的在水下900米。

  冷泉并不“冷”,大多冷泉流体的温度接近或略高于邻近的海水。除了渗出甲烷的冷泉,还有渗出原油、盐水和淡水的冷泉。在墨西哥湾海底,就发现了比海水咸3倍的咸水湖,其中奥秘无人知晓。

  而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甲烷冷泉,它也是最常见的冷泉。甲烷在高压低温下,有可能形成水合物,也就是俗称的“可燃冰”。在美国外海,渔民曾经拖网打捞上可燃冰,它很快升华,消失了。不光在海底,在全球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底也有可燃冰。

  冷泉区的天然气水合物品质高,埋藏浅。有一项估计,甲烷水合物的热值,是全世界其他埋藏的碳燃料的两倍。能源短缺的日本对它寄予厚望。

  一项研究表明,在古新世—始新世之交(约5500万年前),全球温度急剧升高,大量的底栖和浮游有孔虫灭绝。科学家已经证实,正是海底释放的甲烷作祟。因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也会关注冷泉。

  冷泉研究的一个关注点,是它释放了多少甲烷。但是,全球有多少冷泉,每个冷泉释放多少甲烷,多少甲烷在海底被微生物消耗,科学家都不清楚。

  海底的甲烷会在海中与硫酸阴离子反应,变出硫氢阴离子,因此在冷泉上方会有高浓度的硫化氢。这一化学反应是怎样的,生物是如何利用甲烷和硫化氢的,科学家也不清楚。

  在冷泉区的海底,常能看到古菌构成的“菌席”。橙黄色、绿色、咖啡色的都有。还有一系列不同门类的动物。

  比如管虫可以在菌类帮助下利用硫化氢。在墨西哥湾发现的管虫,长3—5米,已经演化得没有内脏了。它生长很慢。美国科学家在海底为管虫涂上绿色油漆,10年后再去看它长了多少。科学家推断,管虫至少活了250年。

  冷泉生物可能具备有耐高压等一系列特殊基因。它们对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因此群落可在很小的范围(几米)内迅速变化。“蛟龙”号此次下潜也发现,离开繁盛的冷泉生物群,走几步就到了“深海沙漠”。

  由于冷泉如此多变,如此神秘,科学家的兴趣与日俱增。但研究冷泉必须依赖高科技和高投入。全球冷泉研究的强国,除了头把交椅美国外,还有德、日、英、法。中国十多年前才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2002年,中国在南海北部捞起了冷泉区特有的碳酸盐岩,这表示南海也有冷泉。中国也就此开始了冷泉探索。最新研究表明,南海的冷泉活动较早,33万年前到6.3万年前就开始了。而墨西哥湾冷泉一般年龄在5万年以内。有趣的是,我国科学家在西藏也确定了一个远古冷泉的遗迹,估计有1亿年之久。

  “蛟龙”号一个月来在冷泉区采到大量生物和地质样品,将为科学家提供丰富资料。比如说,对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将有助于了解有哪些共生菌支持了大型动物的生存;通过分析岩石,还能推测冷泉兴盛衰败的历史。

相关文章

牛羊营养代谢平衡与甲烷减排技术项目启动

4月25日至27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牛羊营养代谢平衡与甲烷减排技术”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召开。会议现场......

水体溶解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超500倍

本报合肥4月12日电(记者丁一鸣)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陈池来研究员团队王晗等研究人员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新突破——在前期深海质谱研究基础上,将水体溶解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500多倍,达......

甲烷减排技术国际共享有待提高

4月3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获悉,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蒋晶晶、助理教授尹德云团队在甲烷减排技术创新与国际扩散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有数据显示,自第一次工......

甲烷减排技术国际共享有待提高

4月3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获悉,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蒋晶晶、助理教授尹德云团队在甲烷减排技术创新与国际扩散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有数据显示,自第一次工......

研究揭示:甲烷减排技术全球发展趋势与甲烷排放量不匹配

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悉,该校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团队,在甲烷减排技术创新与国际扩散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甲烷减排技术全球发展趋势与甲烷排放量不匹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国际能源署呼吁降低甲烷排放量

国际能源署13日发布报告说,去年全球能源行业的甲烷排放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得益于政策法规的颁布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有关方面做出的新承诺,甲烷排放量未来可能......

大连化物所实现室温下电催化甲烷和氧气转化制甲酸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德会以及副研究员崔晓菊和于良等,在甲烷室温电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实现了由高压-电芬顿驱动的甲烷与......

甲烷嗅探卫星监测全球“漏点”

谈及气候变化,二氧化碳通常是焦点,但未来几十年,削减甲烷排放可能对控制全球变暖产生更大的影响。据《自然》报道,在一颗即将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射的卫星的帮助下,政府部门和企业终于有了一个工具,能帮助它们......

上海高研院在微生物强化餐厨垃圾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史吉平、刘莉团队,在微生物协同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bioaugmentationwithClostridiu......

事关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2项国家标准首次发布

标准发布为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J1331-2023)和《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