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2 10:30 原文链接: 助力冬奥气象保障风云卫星的国际成绩如何?

中新网上海2月20日电 题:助力冬奥气象保障 中国风云卫星的“国际成绩”如何?

记者 郑莹莹

如果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有气象卫星的观测比赛,那么中国“风云卫星家族”在奖牌榜上应有一席之地。

北京冬奥会上,风云四号A星、B星对大气里的云进行实时监测;风云三号D星对地表温度、积雪进行监测,助力赛事气象保障。

“风云卫星家族”的观气象实力不容小觑,而实际上,在国际气象卫星“研制赛场”上,“风云卫星家族”也是能拿奖牌的实力派选手。

50多年 两代四型19颗“风云星”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

历经50多年发展,中国航天共完成两代四型19颗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射,实现了中国气象卫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卫星产品保证经理、气象环境卫星总体部总体一室主任陈晓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从高、低轨道的配置,一些风云卫星的技术突破性等方面来看,中国“风云卫星家族”的综合实力目前在国际居先。

按照运行轨道划分,目前已发射的气象卫星可分为绕地球两极运转的极轨气象卫星和相对地球不动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大系列。在中国“风云卫星家族”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属于极轨气象卫星,可以获取全球观测数据,是实施全球监测的“巡逻兵”;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属于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相对地球静止不动,可以获取中国及周边区域的连续动态观测数据,是坚守岗位的“哨兵”。

精兵强将 涌现一些国际“金牌”气象卫星

除了综合实力居先,中国的“风云卫星家族”在国际上还赢得一些单项“金银牌”。

陈晓杰告知,1988年,中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后,中国从太空获得第一幅卫星观测图,当时国际上能做气象卫星的国家还很少。到了1997年,中国首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A星发射时,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与美国、欧洲在国际气象观测领域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2016年,中国又成功发射风云四号A星,陈晓杰说,从全球气象卫星发展史来看,这颗卫星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静止轨道的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这颗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三轴稳定的静止轨道定量遥感卫星,至今仅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发射了同类卫星,它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技术在国际上从“跟跑、并跑”转向“并跑、领跑”。

接着,在2018年,中国发射风云二号H星,应世界气象组织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有效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贡献“中国智慧”。

2021年,中国发射全球首颗民用黎明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填补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6小时同化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黎明轨道、上午轨道、下午轨道”三星组网运行的国家。

来谋局 第三代气象卫星正在论证中

未来,风云卫星还将进一步提升对地球大气观测的探测要素、灵敏度和绝对精度等。

中国已启动第三代气象卫星的需求论证,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系列将全面替代和扩展目前在役在研的风云三号、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满足区域和全球气象灾害的快速、精细监测需求以及多尺度精准气象预报预测需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三号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陈晓飞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透露,研制团队一方面正在研制风云三号后续的06星、07星、08星,同时还在论证第三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五号),其中,正在研制的风云三号06星、07星、08星预计今明两年具备出厂条件。

他进一步介绍,风云三号06星、08星未来将分别替代正在太空“工作”的风云三号C星、D星;而风云三号07星则是一颗特殊卫星,是中国首颗用于降水监测的卫星,将提供全球中低纬度地区降水三维结构信息情况,被形象地称为“降水星”。

“待上述卫星发射升空后,中国将有黎明轨道、上午轨道、下午轨道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以及低倾角轨道的‘降水星’,形成比较完备的低轨气象卫星观测体系,这将显著增强风云卫星在全球气象观测体系中的应用价值。”陈晓飞说。(完)


相关文章

我国首颗降水星上岗了

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G星(风云三号G星即风云三号07星),作为风云卫星家族中的第20星,风云三号G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与被动微波、光学遥......

监测高温、提供预警……风云卫星还有这些技能

近日,我国多地持续晴热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第一时间获取了高温地区观测资料,并利用多型卫星进行严密监测,为防暑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多颗卫星齐上阵实时监测全国高温地......

攀高寒冰川、探应用前沿,10年研究“冷”科学

行走雪域冰川10余年,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80后研究员王飞腾有过不少难忘的经历:在冰川表面铺盖隔热反光材料,探寻冰川保护路径;将冰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贯通,率领团队为北京冬奥会造出合格冰......

两大难题一个对策,这家公司40年酝酿冬奥“参天大树”

日前,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通过“折柳寄情”和“参天光树”,向世界民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自强。其中,“参天光树”背后的“真激光”技术蕴含着两代科学家40年的积累,并孕育了产业化公司——杭......

冬奥黑科技:量子加密技术

记者3月9日从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盾量子)获悉,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由国盾量子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量子加密对讲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本届冬残奥会的对讲调度工作,保障了北京冬残奥会的通信......

科技让“贵”族冰雪运动走入寻常百姓

两会前夕,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如今冬残奥会正火热进行。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毫无悬念地成为热议话题。前不久公布的相关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不过,不得不承认,冰雪运......

食品核酸检测试剂盒护航“舌尖上”的北京冬奥会

近日,记者从青岛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马翠萍教授团队研发的食品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中中标,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食品安全环节提供了科学保障和有力支持。食源......

冬奥核酸检测强大后盾,天津海关实验室硬实力凸显

天津海关支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疫情防控的“移动P2+实验室”,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指定地点,在圆满完成服务北京冬奥会后,继续为冬残奥会提供保障工作。实验室日检测核酸超300份据天津海关科技处实验室管理科......

辅助花滑评分的“AI裁判”,有多“火眼金睛”

花样滑冰是最具观赏性的冰雪运动项目中之一,不但动作技术技巧难度高,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上,花样滑冰双人组合隋文静、韩聪为中国代表团拿下最后一金,把这趟冬奥之旅推向了最高潮。如此复......

“科技冬奥”成果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加氢站,未来将继续保持使用,并有望向企业开放;应用于冬奥会服装保暖的石墨烯技术,已与相关服装企业达成合作……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许强介绍,在本届冬奥会上应用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