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5 16:31 原文链接: 化学污染物暴露与慢性疾病风险间新关联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化学污染物暴露对慢性疾病的风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血清中全氟化合物残留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在代谢水平上揭示了血清中外源化学残留与慢性疾病风险关系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国际》。

慢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等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0%至30%,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暴露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然而,血液中环境来源的有害物质与重大慢性疾病的关联仍不清楚。

针对此问题,研究团队收集了上述5种重大慢性疾病共计496例血清样本,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血清中106种农兽药化学污染物的含量及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揭示了这些风险物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利用暴露组—代谢组关联研究策略,结合中间相遇原则探究了血中化学残留物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发现全氟化合物暴露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呈正相关,脂质不仅与全氟化合物暴露呈正相关,而且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还发现,肌酸、肌酐及磷脂类等关键中介代谢物介导了25%~68%的暴露与疾病风险关系。暴露组—代谢组关联研究从代谢的角度阐明了环境来源的化学物质与慢性疾病的关联及相关机制,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深层次的病因学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及预警标志物的识别。

相关文章

我所利用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解析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

近日,我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1820组)陆瑶研究员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随着全球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神经退行性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我所实现电催化一氧化氮直接合成环己酮肟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和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碳基催化剂表面,实现了直接电催化一氧化氮和......

FHPPO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金催化剂设计与选择氧化研究组研究员黄家辉团队、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化研究组刘应春高级工程师团队,与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液......

PdCu合金“显妙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崔晓菊团队在室温电化学水气变换制高纯度氢气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Pd与Cu的合金化能够显著提升阳极电化学CO的氧化活性,进而提高室温电化学水气......

丝光沸石分子筛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分子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展恩胜、研究员申文杰等与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君、研究员邓风等合作,在丝光沸石(MOR)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活性位点鉴别和调控方面取得新......

高性能钒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新材料问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和副研究员朱凯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6O16·8H2......

我所开发出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钒基水系材料

近日,我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

研制出3D打印钠离子微型电池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忠帅与副研究员郑双好团队,开发了可形成三维导电网络的电极油墨与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油墨,显著提高了3D打印高载量微电极中的电子和离子传输效率......

提出构建非天然手性环状单萜新策略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庆安团队在非天然手性环状单萜构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基于仿生催化理念,通过廉价Ni金属催化剂,利用大位阻手性氮杂环卡宾配体,高效合成了一系列非天然手性环状单......

丙丙法环氧氯丙烷工艺设计包通过评审

近日,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创技术——双氧水直接氧化法制环氧氯丙烷新工艺为核心技术编制的丙丙法环氧氯丙烷工艺设计包,顺利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评审会。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