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1 09:10 原文链接: 南京古生物所早石炭世腕足动物古地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是地质历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当时全球板块处在由分散向聚合转折的重要阶段。这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导致中-低纬度地区连接泛大洋和古特提斯洋的东西向海道(Rheic Ocean)逐渐关闭,全球板块和海陆分布格局、气候和洋流循环模式发生显著改变,但这些变化对当时海洋底栖生物群的发展和演化的影响以往研究较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乔丽博士与沈树忠研究员整合早石炭世杜内期(Tournaisian)、维宪期(Visean)和谢尔普霍夫期(Serpukhovian)全球1156个产地的腕足动物化石记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分别建立了早石炭世三个时期全球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系的格局,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研究揭示出早石炭世全球腕足动物地理分布和生物区系与晚泥盆世相比具有明显的转折和变化。早石炭世早期全球腕足动物的分区性不明显,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以及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等地的腕足动物群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然而,从维宪期开始,腕足动物的世界性地理区系特征逐渐减弱,北美腕足动物群与欧亚地区腕足动物群的联系逐渐减少。到早石炭世晚期,已经可以明显地区分出西伯利亚、古特提斯洋(或欧亚)和北美三个腕足动物地理大区。

  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从泥盆纪到早石炭世全球腕足动物地理区系的变化,与欧美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逐渐靠拢、拼合过程以及海西造山带的隆起紧密相关。随着海西造山带的形成和隆升,位于欧美大陆和冈瓦纳大陆之间的海水通道(Rheic Ocean)逐渐缩小并消失,并进一步导致了环赤道暖流的消失和转向。二者产生的地理隔离成为了北美和欧亚地区浅海腕足动物群隔离和新的生物地理区系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此外,早石炭世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变冷以及冈瓦纳冰川发育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腕足动物的迁移和扩散,并进一步影响了它们的地理分布以及地理区系变化。

  论文信息:Qiao L., Shen S.Z., Global paleobiogeography of brachiopods during the Mississippian—Response to the global tectonic reconfiguration,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changes. Gondwana Research (2013),

相关文章

科学家提出地理大数据实时呈现新方法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在生物多样性、移动通讯、网络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如生物地理分析、即时通讯场景的位置共享、手机定位、卫星定位等。因此,大规模地理数据的快速呈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撮合对接会线上举办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这场线上撮合对接会,让我们足不出‘苏’就能和多家地标企业进行零距离、无障碍、全方位的自由洽谈,精准匹配到合作方,高效解决了供需对接问题。”从事纺织服装和贸易代理的苏州......

5年来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

国家知识产权局11月30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介绍,截至2022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0......

研究显示南极海冰创40年新低与热力作用有关

今年2月,南极海冰范围为192万平方公里,创下四十年来的最小值。是什么原因让南极海冰范围达到“历史新低”?4月19日,《大气科学进展》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最新研究,中山大学教授杨清华团队、美国纽约州立......

南极海冰面积创最小纪录

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获悉,依据最新观测数据和综合分析,今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创下1979年有卫星观测以来最小面积纪录——为192万平方公里,南极异常高温导致的冰层......

提出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发育成熟新模型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洪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和李翔博士,以及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JeffreyG.Ryan、西北大学教授张超,研究提出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发育-成熟新模型。相关......

北极航道近40年通航能力提升速度快于预期

船舶在冰区航行(中山大学供图) 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北极海冰近年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融化。相较上世纪80年代初,海冰面积和厚度均减少了50%以上,这使得北极航道的通航潜力不断提升,......

喀斯特土壤碳固定微生物调控机制获揭示

在高强度耕作扰动向大规模植被恢复转变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成为全球变绿的“热点区”,植被碳汇能力显著提升。但土壤碳固定效应及驱动机制还缺乏充分认识,制约后期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及土壤固碳增汇目标的......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沉积构造演化

(A)青藏高原约30Ma和10Ma构造变形/隆升的主要证据分布;(B)30Ma青藏高原中部岩石圈地幔的拆沉作用驱动高原快速抬升并向周缘扩展;(C)青藏高原北部10Ma的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再次引发高原快......

地球上首次发现次级撞击坑

椭圆形的次级撞击坑。图片来源:KENTSUNDELL/CASPERCOLLEGE近日,德国弗莱堡大学地质学家ThomasKenkmann团队发现了31个较小的陨石坑,每个都不超过一个足球场的宽度。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