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8 20:13 原文链接: 土壤酸化的成因与危害

土壤pH值对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健康的土壤会维持着一定的酸碱平衡,适宜大多数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土壤是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其pH值在7.0左右。而土壤酸化后,其中含有的氢离子浓度过高,经测量pH值一般在5.5 以下,土壤发生酸化后,会对作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土壤酸化不但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土壤酸化情况越来越严重,酸化的土地面积已经扩大到我国耕地面积的40%以上,而且经常有成片发生的情况,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由于土壤本身偏酸性,雨水多,土壤酸化现象更严重。2010年2月11日,世界权威杂志《科学》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土壤专家张福锁及其团队的文章指出,近30年来,中国主要农田土壤显著酸化。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几乎所有土壤类型的pH值下降了0.13至0.80个单位,张教授认为,像这种幅度的下降,“通常需要经历数万年”!即使是抗酸化的土壤类型,也显示其pH值在下降。
  一、土壤酸化的危害:
  1、土壤酸化抑制根系发育。土壤酸化使土壤通透性变差,粘性增大,土壤板结现象加重,板结的土壤会使作物根系伸展困难,发根力弱,根系数量减少,扎根浅,缓苗困难,容易形成老小树,老僵苗,根系发育不良会使作物吸收养分的功能降低,导致作物长势弱,产量降低。
  2、土壤酸化容易造成作物缺素症。土壤酸化可导致肥料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不足30%!在酸化土壤中还容易缺乏磷、钾、钙、镁、锌等元素,作物因此出现相应的缺素症状,如苹果苦痘病、丛叶、花叶,番茄脐腐病,花生出现果小、空壳数量多的现象。这是因为土壤酸化会促使一些营养元素的固定,如在pH小于6时,随着pH的降低,磷的固定率直线上升,那么土壤中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效磷就少了,作物就会出现缺磷症状。
  3、土壤酸化加重作物病害的发生。由于土壤酸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适宜的微生态环境,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变化,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芽孢杆菌,放线菌在酸化土壤中活性受到抑制,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从而使本来占据土壤微生态环境主导地位的有益菌群数量降低,而根际有害微生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量繁殖,而且这些有害微生物较难控制。这一土壤微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则会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加剧土壤病原菌的繁殖,使作物容易感染病害,造成农业减产。
  4、土壤酸化提高重金属元素的活化能力。土壤酸化能够引起铝、锰、铬、镉等重金属的活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如出现铝中毒、锰中毒等现象,而且活化的重金属被作物吸收积累后,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和动物体的健康。
  二、土壤酸化的成因:
  1、长期单施、重施单一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不同化肥种类对土壤酸化程度的影响不同, 以氮肥影响zui明显, 其中又以硫酸铵、氯化铵的酸化能力zui强。尿素在土壤中很快氨化继而被硝化后, 也能酸化土壤。施用铵态氮肥时, 大量的铵态氮在土壤中氧化成硝酸也能引起土壤酸化。过量的施氮肥会引起土壤钾、钙、镁、锌等大中微量元素的淋失, 使土壤严重酸化。
  2、自然环境因素。由于地质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如南方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强烈,钙、镁、钾等碱性盐基容易大量流失,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另外,土壤中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碳酸,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等也会使土壤缓慢的酸化,如果有人为的影响,则会大大加速这一过程。
  3、工业污染。在我国工业发达地区,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还有汽车尾气的排放,空气中沉积了大量的硫化物和氮化物,经氧化后形成含有硫酸和硝酸的酸雨。降落的酸雨必然会导致土壤中酸性物质含量增加。
  4、不科学使用农药。在除草和防病治虫作业中过量使用农药,土壤受到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助推了土壤的酸化。

相关文章

环境相关,该院发布23种仪器采购需求

为进一步有效推进广东省地球关键带(土壤)污染归趋与风险防控实验室(一期)建设,提升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环境归趋与风险防控能力,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拟购置一批实验建设有关的设备,开展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介质......

2024年治污攻坚怎么部署?27省工作重点汇总

新年伊始,随着全国各地两会密集召开,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相继出炉。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月18日,共有27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等因素,锚定了2......

新型传感器实现土壤磷酸盐现场连续监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儒敬,院长助理、副研究员陈翔宇课题组与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唐超礼团队合作,研发了用于土壤磷酸盐现场连续监测的电化学微流体系统。相关......

科学氮素管理能促进土壤氮驻留

记者近日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三亚南繁研究院张金波与孟磊教授团队发现,基于氮素循环知识的综合管理可对生态系统氮驻留产生积极影响,这为降低全球氮损失风险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基于XRF和VisNIR数据融合的土壤重金属浓度分区预测是否更佳?

文章信息第一作者:石陶然通讯作者:吴春发教授,骆永明研究员通讯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83......

稻田土壤甲烷微生物同化效应与机制研究获进展

由于长期淹水状态,稻田成为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事实上,稻田土壤产生的甲烷,大部分在排放到空气前已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所氧化。而好氧甲烷氧化菌可分为I型和II型两个类群。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特性和代......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公示涉23项固废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近日,生态环境部征集并筛选了一批先进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编制形成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公示稿),并进行公示。《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中包括1......

研究揭示增温条件下旱区生物结皮调节土壤净碳交换的地理分布规律

生物结皮是干旱地区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CO2交换,在土壤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结皮可通过产生光合和呼吸作用直接影响土壤CO2交换,还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栖居环境间接影响土壤碳释......

涉及气相、液相、原子荧光!环境部征求7项标准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7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涉及征求意见单位名单,水质17种杂环类农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水质17种杂环类农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等,详......

土壤铁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库研究获进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环境研究室在土壤铁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近日,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和Jo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