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4 15:43 原文链接: 垃圾分类还有哪些可以做?政协委员这样说

  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北京将继上海后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政协会上,垃圾分类成了委员热议的话题。从源头减量,到减少垃圾运输成本,多位委员就垃圾分类具体实施提出更细化的建议。

  焦点1

  生活垃圾产生量大 处理终端不堪重负

  建议制定人均垃圾排放标准 “源头减量”

  去年,来自文艺界别的委员、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聂一菁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形成的提案《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倡导全民参与治理“大城市病”提案》获评最具影响力提案。今年,聂一菁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垃圾分类。

  据生态环境部《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8年,200个大、中城市中,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全国排名第二,达929.4万吨,日均2.55万吨。“垃圾处理所有压力集中到运输和终端设施,若垃圾再不减量,城市将不堪重负。”她说。

  聂一菁说,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垃圾分类是垃圾产生之后才开始,对于垃圾源头减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减少浪费、最大化减少垃圾产生还没有成为大家的共同行动。

  对此,她建议从源头减量,根据小区特点制定人均垃圾标准,给予积分奖励。“要向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垃圾分类并不是垃圾产生之后才开始的,而是贯穿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要倒逼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发展模式,所有个人和单位都要履行源头减量的社会责任。”

  具体实施上,她认为可以在特定区域或小区内,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人均垃圾排放标准,并且制定奖惩机制,采取“返利引导”“处罚劝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市民养成“少生产垃圾”的行为习惯,让“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的原则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同时,可以设置一些电子探头等设备,实现对垃圾从出家门到投放的全过程监控。

  在“源头减量”方面,来自教育界别的委员崔铁宁认为,企业的责任也必不可少。建议推动企业环境责任延伸,促进生产环节源头减量。逐步在企业生产环节注入减量和循环利用的理念,从产品和包装设计、生产到消费都体现资源减量、易于分类回收的生态特征。建议研究生产环节资源减量相关生态标准参数,在生产领域加以推广,并制订市场准入标准。

  焦点2

  回收成本高 废旧家具等无人回收

  建议进行补贴 确保低值可回收物有效收集

  聂一菁委员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再生资源行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之前市面上常见的床垫、废旧家具、玻璃瓶等大件低值品,因回收难度大、处理成本高、利用价值低的因素影响,出售价格直线下降,居民出售此类用品获利越来越少,部分分拣终端对此类废品不予接收,出现了“居民无处卖,终端不接收”的现象。

  家住朝阳区的史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经常看到有人把旧沙发、旧木柜堆在小区。也确实没有办法,没有回收机构收,居民自己搬不动,只能扔在垃圾箱旁边。”她说。

  聂一菁认为,可以适当考虑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有机融合,用“两网融合”方式提高再生资源回收量和回收效率。同时加强对回收品类的管理,将低值品类纳入回收目录,采取补贴的方式保证低值可回收物的有效收集。

  焦点3

  后续垃圾运输成本高 “混装混运”现象仍存在

  小区内可尝试安装就地处理设施

  目前,垃圾前期分类投放,后期“混装混运”的现象仍然存在。垃圾运输成本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调研中,聂一菁了解到,西山庭院小区在小区建立起分类回收垃圾的“小型生态”,将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黑水虻”生物技术实现了厨余垃圾的零废弃。

  聂一菁认为,这种方式或许能在有条件的小区推广。她建议运用技术手段,鼓励小区等内部实现垃圾处理闭环。提倡有条件的居住区、家庭安装符合标准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如厨余垃圾粉碎装置。大型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按标准配置垃圾就地处理设施。

  她建议适当出台就地处理的长效补贴政策,对于符合标准、持续运行的设施设备进行一定的资金奖励,有利于垃圾就地处理,减少后续的垃圾运输、处理成本。

  焦点4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建议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

  目前,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依然不强,还有三个多月就要强制垃圾分类了,但很多市民仍然不清楚,垃圾到底怎么分类,家里也没有分类垃圾袋和垃圾桶。对此,来自妇联界别的委员王润泽建议,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由孩子“指导”和带动家长一起对垃圾进行分类。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都做得很好。”王润泽举例说,二十年前,她在日本进修,进入公寓的第一天,公寓的管理者就教大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日本学校里,孩子们吃完饭打扫教室过程中会把可回收垃圾等进行分类。

  王润泽说,之前上海“你是什么垃圾”被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其实垃圾分类就是一种知识,是现代化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常识”,就像“红灯停绿灯行”一样应该被大家熟知。这种知识不应该等到大家二三十岁了才了解,应该从小就开始了解学习。

  她建议,幼儿园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接触垃圾分类,同时,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应该进入小学课堂,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的德育教育,同时可能让孩子带动家长进行分类。在中学的化学课中,可以渗透垃圾再处理等知识,让大家对垃圾分类再利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相关文章

2024年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强调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

京政办发〔2024〕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2024年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

北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76.4亿元

北京市统计局网站4月28日发布2024年一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76.4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总额446.1亿元,同比增长27.0%......

146人,北京市发布科技项目评审拟入库专家名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2024年度第一批拟入库专家名单公示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京科资发〔2023......

姜澜同志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官网消息,日前,中央批准:姜澜同志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姜澜。图片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官网姜澜,1972年7月出生,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团队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

4月21日,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闭幕。北京大学和脉冲视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脉冲视觉公司)联合参展的“脉冲连续摄影原理和高速相机”项目从一千多项发明中脱颖而出,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团......

2024年北京高校国际文化月启动

4月27日,2024年北京高校国际文化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启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校长段鹏等出席启动仪式。随后,倪海东、段鹏陪同李奕参观文化节展棚区,并与......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对接会在京举办

4月28日,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对接会在北京举办。对接会以“携手共促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推动大中小企业间务实合作、产业融通。会上,小米、京东方、中冶京诚等企......

汇聚430多项技术产品,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亮相!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重装亮相,将于近期对公众开放。展览以“四个面向”为主线,展示了320多家在京科研机构、企业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商业航天、生命健康、合成生物制造等前沿科......

创新技术助力临床质谱:北京青元开物CEO王东揭秘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五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于4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超过500名专业人士和近30家企业,围绕临床质谱技术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推动了该领......

2024知识产权行业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4月24日,由北京指数知识产权研究院主办的“2024知识产权行业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知识产权行业技术创新,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开深入探讨。论坛现场。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科技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