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5 09:29 原文链接: 多巴胺受体D1R与多巴胺结合特性以及潜在变构调节机制

  Cell Research | 徐华强/张岩等合作

  多巴胺(dopamine,DA)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对中枢神经系统(CNS)以及外周神经系统(PNS)的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在CNS中,DA介导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在大脑奖励机制、动机产生、欣快感发生以及行为调节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PNS中,则主要是作为一种旁分泌信使,参与对血压、消化系统以及免疫功能等的调控。DA通过人体内的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 DRs)进行信号传递。DRs家族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包括D1R到D5R共五个受体成员。按照偶联下游G蛋白种类的不同,这些受体可以进一步分为D1类受体和D2类受体两组。其中,D1类受体包含D1R和D5R,主要与激活型G蛋白Gs偶联,刺激下游第二信使环状单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进而影响细胞信号通路和功能。D1R的功能失调和包括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药物成瘾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使之成为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

  内源性配体DA以及其他靶向D1R的合成类的激动剂药物等正性结合配体通过作用于D1R近胞外区的正性结合口袋激活受体。这些正性激动剂对受体的激活效应可被变构调节剂调节。与正性结合配体相比较,变构调节剂具有更高的GPCR亚型选择性和功能选择性等优势,表现出良好的成药潜力。其中,正性变构调节剂(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 PAM)可增强正性激动剂引起的胞内信号响应,与之起到功能的协同作用。目前已报道多种D1R PAM,包括CID2886111、DETQ以及LY3154207等,然而,这些PAM如何调节D1R构象并促进D1R激动剂的活性的分子机制长期处于未知状态。此外,作为DRs的内源性配体,DA是如何识别并激活DRs这一科学问题也一直未得到阐释。

  前期,徐华强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多家合作单位,解析并报道了D1R结合选择性以及非选择性激动剂在内的多个信号复合体高分辨率结构,结合多项功能实验数据,揭示了激活态D1R的配体选择性以及G蛋白选择性差异上的结构基础等分子机制(详见BioArt报道:Cell | 徐华强/张诚/张岩合作揭示激活态多巴胺受体D1R和D2R配体选择性和G蛋白选择性的机理)【1】。

  在此基础上,2021年3月9日,徐华强课题组联合张岩课题组以及Bryan L. Roth课题组等在Cell Research期刊上发表文章Mechanism of dopamine binding and allosteric modulation of the human D1 dopamine receptor,对D1R内源性配体DA以及正性变构调节剂的的结合以及调节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解析了PAM LY3154207结合下,内源性配体DA以及合成类选择性激动剂SKF81297分别激活D1R形成的D1R-Gs信号复合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结合突变功能实验分析,揭示了DA 以及LY3154207的配体结合口袋拓扑结构特性以及LY3154207对D1R的潜在变构调节机制等,为靶向D1R合理设计更为高效和受体亚型选择性的激动剂药物用于治疗CNS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和理论依据。

  研究发现,DA和SKF81297与D1R的相互作用整体相似,不同的是,DA缺乏与D1R互作的延伸结合口袋(Extended binding pocket, EBP),这使得其对D1R的亲和力比SKF81297更弱。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SKF81297结合下,D1R的胞外区loop 2(ECL2)中的D187朝向TM2和TM7的极性氨基酸K81和D314,形成一个潜在的极性相互作用网络,而这种结构特征在DA结合下D1R的结构中不存在,与此对应的是,D1R-DA的整个近胞外端口袋在拓扑结构上比D1R-SKF81297的结合口袋更为开放,这预示着DA和SKF81297与D1R在结合动力学特性上存在差异。

  较高分辨率的结构使得PAM LY3154207的结合模式能够在D1R上清楚地得到展示。LY3154207以船式构象结合到D1R胞内区loop 2(ICL2)的正上方,介于TM3和TM4之间,这一结合模式与β2AR的PAM Cmpd-6FA与β2AR的结合类似。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LY3154207的结合模式与先前研究通过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出的LY3154207的构象不同【2】。近期,四川大学邵振华团队等报道了D1R结合LY3154207的结构(详见BioArt报道:专家点评Cell | 邵振华/于晓/张磊/杜洋/孙金鹏课题组合作揭示多巴胺受体DRD1的配体识别和别构调节机制)【3】,然而,本研究中LY3154207的结合模式与已报道的D1R结构中的LY3154207的构象也存在显著区别。对比LY3154207存在以及不存在时D1R-SKF81297的结构发现,D1R-SKF81297-LY3154207结构中正性激动剂SKF81297的结合模式比D1R-SKF81297结构中的深0.6 Å,使得其与S198形成更多的氢键相互作用。LY3154207结合下SKF81297与D1R形成更大的极性相互作用网络表明,LY3154207可通过D1R的构象改变促进正性激动剂的结合从而使得D1R维持在激活态,进而增强正性激动剂的激活效应。

  本研究冷冻电镜数据在上海药物所冷冻电镜平台以及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收集。上海药物所2020届博士毕业生庄友文、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Brian. Krumm以及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张会冰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徐华强研究员、张岩教授以及Bryan L. Roth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药物所为本研究第一完成单位。研究工作同时得到了上海药物所蒋华良院士的支持和帮助。


相关文章

基因疗法治疗帕金森取得新进展,灵长类动物实验效果显著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的科学家及其合作伙伴设计出一种靶向基因治疗方法,可减轻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帕金森病的主要运动症状。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帕金森病以中......

PNAS:何生团队揭示人类大脑中注意对神经活动共变性的调节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研究人员何生、张杰栋和江勇通过7T超高场磁共振获取了人脑视觉皮层在不同注意状态下的高分辨率功能信号,首次在人脑中发现了注意状态对于神经活动共变性的......

医学专家提醒:碎片化快乐带来“多巴胺陷阱”

当下,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资丰富的世界,各种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物质充斥着人类的生活。除了糖、薯片、酒精、咖啡等容易让人成瘾的物质,20年前,一种全新的“电子设备成瘾症”出现了:社交软件、网络购物、短视频。这......

“快乐因子”减少,蜜蜂也会“失魂落魄”

昆虫与脊椎动物的大脑存在巨大的解剖学差距,它们也能拥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吗?最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谭垦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JamesNieh在《当代生物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

为何玩羊了个羊会“上头”?专家:陷入“多巴胺陷阱”

我们为什么会为羊了个羊“上头”?最近,身边有多少人连夜奋战,只为一个小游戏。号称“通关率不到0.1%”的堆叠式消除游戏“羊了个羊”火遍全网,让玩家们“痛并玩着”。适当玩些休闲游戏,可以发泄身心压力,但......

研究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D2在免疫性疾病中作用

7月26日,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在线发表了题为《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D2缓解多发性硬化症动物模型中枢神经炎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

黑质捞“针”科学家找到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脑细胞

帕金森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患者会产生震颤、运动困难等问题。几十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已经知道该疾病的发生与大脑黑质中部分细胞(产生信号化学物质——多巴胺,参与运动控制的细胞)逐渐死亡有关。但这部分细胞的具......

Sox6的表达区分了黑质背侧和腹侧偏倚多巴胺神经元

帕金森病黑质致密部(SNc)腹侧层多巴胺(DA)神经元明显退化,背侧层多巴胺(DA)神经元相对完好。定义每个SNc层的分子、功能和发育特征对于理解它们不同的易感性至关重要。作者证明了Sox6表达区分了......

水果中常见化合物法尼醇具有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增加了新的证据,表明在小鼠实验中,天然存在于草药、浆果和其他水果中的化合物法尼醇(farnesol)能够阻止和逆转与帕金森......

新型仿生纳米材料可用于去除农业化学污染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课题组成功制备了新型三元仿生纳米复合材料(LDH@PDA@MPNs),并解析了其结构特征、农业化学污染物吸附识别性能和控制去除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危险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