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04 14:03 原文链接: 宁波大学:学生团队攻克乌贼育种国际难题

  对于海鲜吃货来说,禁渔期是痛苦的,因为很多新鲜的活体海产都吃不到了,包括乌贼。但是在宁波大学,一支学生研究团队却率先攻克了虎斑乌贼大规模人工育种的国际难题,为虎斑乌贼产业化发展带来历史性突破,也为众多吃货带来了“福音”。

  那么这支学生团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六年探索

  攻克国际难题

  据了解,虎斑乌贼是我国重要头足类水产品之一,可谓全身是宝。其肉鲜脆爽口,其鞘“乌贼板”是中医上常用的药材,可以治出血和胃溃疡;其墨囊具有抗癌作用,墨囊食品如墨囊巧克力现已上市。

  但随着现代捕捞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的恶化,其资源已日益减少,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东海,虎斑乌贼甚至面临过灭绝的危机。由于其全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难度很大,之前国际上一直没有规模化人工育苗与养殖的成功先例。

  怀揣对虎斑乌贼繁育与养殖技术的热忱,一支由彭瑞冰、江茂旺、韩子儒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组成的乌贼研究团队,在宁波大学教授蒋霞敏的指导下,历经六年,先后多次到福建漳州、广东湛江、浙江的舟山和象山等地深入开展研究,终于率先实现虎斑乌贼规模化苗种繁育,并在室内池塘养殖和海上网箱试验成功,攻克了虎斑乌贼规模化全人工繁育的国际难题。

  回顾研究历程,彭瑞冰说:“我的学习生涯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研究乌贼上,基本没有暑假,每年寒假也是短短十多天,然后就早早地回到学校开展研究。”

  2012年刚过完春节,彭瑞冰就和实验室的另外一个小伙伴来到福建漳州开展研究。而在此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真实的虎斑乌贼活体,并且当时关于虎斑乌贼繁育与养殖的研究鲜有报道,根本找不到什么资料,甚至连雌雄都不会区分。甚至因此还闹过一出笑话,当地渔民说个体大、肚子大就是雌体,他们信以为真,就从渔民那里收购来十几只乌贼,养殖快一个月,每天认真观察,既没有发现交配行为,更没有发现产卵,刚开始还以为是因为没到交配季节,最后经解剖发现竟全部是雄体。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六年的努力,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观察、思考、探索、研究,他们不仅能精确分辨雌雄,还探索出最佳亲体雄雌比例,筛选出亲体强化最佳饵料、受精卵孵化与苗种最佳培育条件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亲体产卵量少、卵质量差、孵化率低、幼苗育成率低等问题,突破了虎斑乌贼规模化繁育技术的瓶颈,成为国内首支实现该物种规模化繁育的研究团队。

  目前,江苏、山东、福建等多地养殖场均有意向与该团队合作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

  刻苦钻研 实现成果转化

  近两年,团队成员围绕该项目共发表13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4篇,一级论文6篇,申请和授权了ZL11项,其中10项ZL的第一作者均为团队成员。该项目也获得第15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浙江省赛区特等奖,并成功入围全国赛。

  我国水产繁育领域首席专家桂建芳院士对此称赞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虎斑乌贼的规模化育苗与养殖,达到先进水平,为其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自2016年起,该团队已在宁波市象山来发水产育苗场等四家企业进行工厂规模化育苗养殖并已获得初步成功,仅养殖4个月就可达商品规格,最大可达1公斤。目前,团队已与浙江各地十余家养殖公司达成了养殖合作协议,育苗技术已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虎斑乌贼将逐渐成为渔民们一个新的养殖品种,成为百姓餐桌上一道新的营养佳肴。

  面对丰硕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的称赞,彭瑞冰说:“虽然虎斑乌贼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实现规模化苗种繁育,但是离其真正成为水产支柱产业还有一段距离,有些环节需要进一步改善。虽然困难重重,但研究乌贼初心不会忘、脚步不会停,希望能够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之形成一个水产支柱产业。更希望通过增殖放流,在不久的将来,虎斑乌贼会重现昔日的繁荣与辉煌。”

相关文章

5G与智慧农业育种论坛成功召开

12月7日,2023世界5G大会平行论坛之一的5G与智慧农业育种论坛在河南郑州成功召开。论坛以“5G加持生物育种”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专家院士、解决方案提供商、应用企业围绕5G等技术在智慧农业育种中的......

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得到多省引种推广

在安徽庐江白湖农场,13000亩“宁香粳9号”稻杆挺立、穗大粒饱、丰收在望。在近日召开的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现场观摩培训会上,参会专家实地参观了庐江县郭河镇王仕照家庭农场种植的800亩连片宁香粳9号......

农科院油料所:发现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ofAdva......

柏斌:薪火传承永探索深究机理育良稻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创办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年轻一......

历时9年!我国发掘谷子籽粒产量重要基因

5月3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刁现民团队完成的最新研究论文遴选为植物科学领域的近期标志性论文,该研究发掘了谷子籽粒产量重要基因SGD1,并揭示了其调控禾本科作......

粤籼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育种选择基因获鉴定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遗传资源研究团队利用广东籼稻核心种质开展基因组多样性和基因发掘工作,在鉴定广东籼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育种选择基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Rice。该研究分析......

马铃薯杂交育种获重要突破

    马铃薯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但对育种家来说,培育优质马铃薯品种是个难题。北京时间2023年5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

广东河源发现植物新物种

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一堇菜科植物新物种,命名为河源堇菜。该学术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发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叶钦良是河......

马铃薯育种的“火眼金睛”

马铃薯是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全球有13亿人以马铃薯为主食。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们在快餐店吃的薯条,其实全都来自120年前育成的一个马铃薯品种,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马铃薯的育......

我国四大作物试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近日,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启动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试点,推动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的问题。据了解,先行实施试点是落实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深入贯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