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9 08:30 原文链接: 干性粟粒疹综合征的治疗

  西医

  1.可试用己烯雌酚,每次1mg,1 次/d;也可试用女性避孕药,剂量及用法同避孕所用,或口服异维A 酸10mg,2 次/d。

  2.局部外搽各种止痒剂或0.05%~0.1%维A 酸霜。

  3.物理治疗 对严重瘙痒而上述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可用浅部X 线放射治疗和行冷冻、电凝、CO2 激光等破坏性治疗。

  4.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及植皮术。

  5.用硫酸克林霉素酒精溶液治疗本征,1 个月后症状消失,6 个月后丘疹消失。

  中医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致。临床上分干性(丘疹性)、湿性(糜烂性)两型。常反复发作,并多伴有胃肠道消化障碍症状。临床治疗多用内外兼治法,内服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渗湿为主,外用药根据干性、湿性之不同,予以不同处理。临床证治如下: 1.干性(丘疹性)病例疹如粟粒大,痒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癣,疹隐红而干燥,此多偏热。 内服药: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处方举例:连翘9g、黄柏6g、马齿苋9g、青黛3g、地肤子9g、蝉衣3g、泽泻9g。 外用药: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败酱草15g,煎浓液外洗,或②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成泥外敷,每天换药1次。 2.湿性(糜烂性)病例湿疹部浸润渗出液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发红且痒甚,此多偏湿。 内服药:治以凉血渗湿为主。处方举例:生地9g、青黛3g、败酱草15g、紫草3g、马齿苋9g、荷叶6g、地肤子9g、土茯苓9g。 外用药:①青黛粉3g、黄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黄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黄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项:①湿性时只敷药,忌用热水洗,待其结痂后痂落自愈;②干性、湿性均忌食辛辣、鱼腥、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