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7年第11号)(总第130号),正式批准广西地方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物多样性影响》(DB45/T 1577-2017)发布,自2017年10月15日起实施。

  该标准由环境保护厅组织,广西环科院、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具体承担开展研究和制定工作,项目于2012年正式立项,编制工作历时5年。该标准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现状调查与评价、预测与评价、保护与恢复措施、结论与建议;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的一、二级评价等级项目,以及三级评价等级项目中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建设项目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该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推进我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高开展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促进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部公示1个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

根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2024年5月6日—2024年5月10日我部共受理1个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现将受理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5月10日—2024......

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中国城市推选工作正式启动

近日,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中国城市推选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推选宣传活动是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地方政府咨询委员会指导下,为举办好联合国......

中国绿发会倡议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

“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只有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3月29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理事长......

植物所等中方代表参加首届中意生物多样性大会

3月26日,首届中国-意大利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14人组成的中方代表团参......

植物所等中方代表参加首届中意生物多样性大会

3月26日,首届中国-意大利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14人组成的中方代表团参......

研究揭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应对气候干旱的“缓冲器”

 21日,记者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在缓解干旱影响中的作用机理,发现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应对气候干旱的“缓冲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

全球首次|新研究揭示外来植物的多维入侵机制

2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员郭文永团队,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阐明了多因子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及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复合驱动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

生态环境部:优化科研仪器配置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与绿色发展、减污、降碳、脱贫等协同推进,在就地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监督执法......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经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发布《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

研究揭示不同类型热带海洋岛屿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在辽阔的中国海域上,分布着数千个大大小小的海洋岛屿。这些岛屿为海洋植物、动物、微生物提供了不同于大陆的独特的栖息地,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由于海岛考察费用高、难度大,限制了科学家对我国多数海洋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