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02 11:30 原文链接: 忘了影响因子吧,还是颠覆因子更有用

  最近一篇芝加哥大学Wu,Wang和Evans在Nature的文章(Nature,566,378-382,2019)用了一个他们称为颠覆因子(Disruption)来研究了论文、ZL和软件。研究的论文是1954年到2014年发表的,收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里4千2百万论文和他们的6亿引用。研究的ZL是美国1976-2014年间5百万发明ZL以及他们的6千5百万引用。研究的软件是放在GitHub上的1千6百万的公开程序以及程序之间的互相使用。这个研究可以说是包含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一篇论文(或者ZL、软件)的颠覆因子(D)是引用了该论文、但没有引用该论文所引用论文的论文数(ni)减去那些同时引用了该论文和该论文所引用论文的论文数(nj),然后用引用该论文的论文数(ni+nj)加上那些没有引用该论文却引用了该论文所引用论文的论文数(nk)来归一[D=( ni-nj)/( ni+nj+nk)]。这个颠覆因子衡量一篇论文是后来工作的起点 (原创性工作,D~1),还是研究工作发展中的中转站(跟风、发展性工作,D~-1)。他们用诺贝尔获奖论文(高颠覆因子)、综述论文(低颠覆因子)、专家的调查、关键词汇的使用来验证了颠覆因子。

  用这个颠覆因子,他们发现了什么呢?他们发现原创性或者颠覆性工作,不管是科学还是技术,都往往是小团队完成的。同时他们发现颠覆性工作往往有引用迟后(所谓的睡美人文章)、引用时间长。而大团队常常跟踪热点、很快能得到大多数引用(immediate impact),所以影响因子高(影响因子是跟据3年内的引用)。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感谢基金的论文更多出自于大团队,也就是说大团队更容易拿到基金。

  该论文认为,上述结果不过是验证长期以来大家的猜想。(我以前一篇博文也提出了大项目的问题《大项目研究经费分配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中国文化引起的》。)小团队原创是因为只有小团队才能承担得起大风险,船小好掉头,失败了换个课题容易。相比较而言,而大项目、大投资不允许失败,所以只能局限于在一个原创工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发展性工作。同时大团队人多口杂,要大家意见一致不容易,一旦有什么创新,怀疑的多,相信的少,随大流就只能走保守的路线了。

  这篇论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首先,片面追求影响因子往往导致追求热门课题,因为跟踪热门课题是得到3年内高引用的捷径。我最近就有一篇论文被一高影响因子的杂志所拒,编辑告诉我是因为该论文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影响(immediate impact)。所以想要推动原创,不能用影响因子来推动,必须看长期引用,计算颠覆因子。其次,虽然要鼓励多学科交叉,但是大团队只适合发展学科。三个和尚的故事应该大家都听过。讲的是一个和尚挑水,二个和尚抬水,而有了三个和尚却反而吃不成水的故事。在西方也有所谓的80/20规则,80%的工作是20%的人做的,而80%的人只做了20%的贡献。也就是说,大团队里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真正起作用,小团队也许可以做的更好。所以原创,还是要以支持一、两个人的小团队为主。因为大团队是产生原创的障碍,成功的学科交叉只需要的是少数人自发的组合,而不是为申请钱而拼凑起来的团队。也就是说,科学研究的原创需要小而美,而要评价一个人的原创能力,忘了影响因子,看看颠覆因子吧!

  【附】顺便说一下,这篇论文本身并不是发明颠覆因子的原创,颠覆因子是Funk和Owen-Smith发明的。他们用这个因子通过ZL来研究技术发展的稳定性。文章在2017年Management Science发表,其影响因子只有3.5,所以再一次说明不能用发表论文的杂志来评贡献。


相关文章

重磅!知网发布2023自然科学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来看看哪家最高?

近日,中国知网正式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3版)(下简称《年报》)。年报,是中国知网与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成立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对中国学术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评价,形成的......

被踢19本后,Hindawi还有期刊可以投吗?

今年3月,Hindawi被科睿唯安官方一次性剔除了19本,可以说损失惨重。那么对于普通科研硕博来说,Hindawi旗下的其他期刊是否还能投呢?是否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反其道而行之,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我......

上海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四度蝉联国内榜首

据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今天(6月28日)下午公布的2023期刊印证报告(JCR),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的《细胞研究》以44.1的得分再度领跑全国。这是上海科技期......

官宣:2023影响因子发布时间确定!将迎重大调整!

6月14日,科睿唯安公众号更新文章,提到:今年的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简称JCR™)即将于6月底正式发布!科睿唯安作为期刊引征报告JCR的发布机构,......

弃用影响因子!2022年中科院分区表即将公布

2022年中科院分区表即将公布。据官方透露,今年的中科院分区表“预计11月底或12月初上线”。(之前几年基本都在12月末,甚至次年1月)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分区表将会有较大变化。从今年开始,分区表将只发......

中国农科院院刊JIA最新影响因子创新高

 期刊封面。JIA供图近日,科睿唯安发布的2021年度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农业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以下简称JIA)2021年......

替代影响因子,需要诚信且负责任的同行评议

追求热门、“操纵”数据、恶性竞争......近年来,在科学评价中,影响因子的误用给科学界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扭转这一不良局面,中科院决定弃用“三年平均影响因子”,改用“期刊超越指数”;《自然》杂志也......

IF最高涨幅900%这些国产期刊正在破浪前行

何时我们的论文能发在国内的好期刊上?有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学者在全球SCI期刊发文32.24万余篇,而在中国SCI期刊发文仅有2.24万余篇,不到前者的1/10。今年,中国的SCI期刊累计达到2......

Frontiers期刊最新影响因子出炉,年度被引次数超百万

6月28日,2021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发布,Frontiers共有47本自有期刊获得最新的影响因子,另据Dimensions数据显示,Fronti......

中科院弃用影响因子!以“期刊超越指数”发布期刊分区表

2022年的JCRSCI影响因子,令人咂舌!大多数的SCI期刊影响因子暴涨,这其中有疫情原因、引用率提升造成,也有存在着很多新兴杂志期刊为提升IF采用的一系列“聪明”的动作。是该和虚高影响影子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