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5 11:58 原文链接: 恐龙躲过大灭绝之谜揭晓,因为他们有...

  三叠纪末(约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地质历史上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但恐龙却幸运地避过了这一劫难,并称霸侏罗纪和白垩纪世界。

  那么,造成三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恐龙又为何能在这场天灾中得以生存,并于灾后迅速发展呢?

  近年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不仅校正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纬度,还发现恐龙长有能保温的羽毛,这让其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气候,躲过三叠纪末火山冬天,并迅速占据侏罗纪生态主位。

  相关研究成果7月2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在“北极”发现恐龙脚印化石

  据了解,晚三叠世(2.3亿~2亿年前)至早侏罗世早期是地球历史上典型的温室时期,地球两极不存在冰川,森林覆盖一直到达当时的潘吉亚大陆南北两极。

  论文作者之一、南京古生物所助理研究员房亚男告诉《中国科学报》,此前的研究一直认定准噶尔盆地的古纬度在北纬40度左右,在本次研究中,科研团队重新校正了准噶尔盆地的古纬度,认为其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位于潘吉亚大陆的北极地区(约北纬71度)。

  “我们首次在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深湖相泥岩中发现了冰筏沉积,其主要特征是砂粒或小砾石漂浮于泥岩中。”房亚男介绍说。

  她进一步解释道,冰筏沉积可能是由于冬季靠岸湖水结冰时冻结湖底的砂砾,春季湖冰融化,一部分冰携带冻结的砂砾漂浮至湖中央,至完全融化后将其释放而沉积于深湖泥中;也有可能是冬季风将陆地上的砂砾吹至冰面,春季湖冰融化,砂砾落入深湖泥中。

  准噶尔盆地冰筏沉积的发现指示,即使在两极无冰川的温室地球时期,极地也存在气温低于零度的季节性结冰。

  房亚男告诉《中国科学报》:“特别巧合的是,在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湖沼相泥岩中,我们还发现了保存精美的恐龙脚印化石,这表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恐龙生活于极地地区,并适应极地季节性的严寒气候。”

  恐龙有羽毛不怕冷

  为什么恐龙能够抵御严寒存活下来呢?

  在分类上,恐龙可以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又分为兽脚类和蜥脚类。此前的化石记录显示,部分非鸟类的兽脚类恐龙的分支和两个基干类食草性的鸟臀目恐龙都具有羽毛。

  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沙金庚介绍,“我们根据系统发育支架法推断,恐龙有羽毛,但是这些羽毛明显不是用于飞翔的。此外,恐龙的羽毛结构和可以飞行的翼龙的羽毛结构相似,我们进而推断整个鸟跎类都有羽毛。”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原始的羽毛最可能的用途是保温。

  沙金庚说,“在三叠纪末,我们发现低纬度地区以食草和食肉性的拟鳄亚目(大型初龙)为主,缺少食草性的恐龙。”

  研究团队认为,这一竞争结果可能与热带地区多变且不可预测的植物资源以及动物新陈代谢的速率相关。具有高新陈代谢速率的食草性恐龙竞争不过新陈代谢速率较低的食草性拟鳄亚目。

  与之相对的是,在中、高纬度地区,食草性的拟鳄亚目明显少于食草性的恐龙。对此,沙金庚解释道,具有保温功能的原始羽毛确保了食草性恐龙能够抵御中、高纬度的冷冬,进而独享中、高纬度丰富且稳定的植物资源;没有羽毛保温的拟鳄亚目因无法抵御中、高纬度的冷冬而无法生存。

  陆地生物大灭绝与恐龙称霸

  此前的研究还发现,中央大西洋超级火成岩省的喷发是造成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主要原因。超级火山喷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由此导致的全球升温、海洋酸化和缺氧等一直被认为是海洋生物灭绝的原因。但是全球升温似乎无法解释陆地生物的响应。

  沙金庚等人发现,全球升温应该会造成四足动物和植物向高纬度地区迁移,但实际上,高纬度地区的四足动物,特别是基干蜥脚类恐龙不仅在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更在事件后迁移到低纬度地区。而热带地区的大型初龙类,包括植龙和拟鳄亚目几乎全部灭绝。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认为,超级火山喷发造成的火山冬天,是陆地生物灭绝的首要因素。

  沙金庚解释道,火山冬天是指由于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火山灰和气溶胶等阻挡日照辐射,从而造成地球表面温度骤降。火山冬天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几年到几十年,很难直接记录于沉积物中。

  “数值模拟可以证明,三叠纪末中央大西洋超级火成岩省的喷发造成了严重的火山冬天。”沙金庚告诉《中国科学报》,火山冬天后一般是长时间尺度的升温,这是由于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致,所以升温的记录比较容易在沉积和化石记录中保存。

  “如果是升温,陆地生物会由低纬度迁移至高纬度,然而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陆地四足动物包括恐龙却由高纬度迁移至低纬度,原本低纬度地区的拟鳄类恐龙则灭绝了。”沙金庚表示,“在此基础上,我们推断是火山冬天的‘冷’造成了陆地生物大灭绝,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热’。”

  不难发现,三叠纪末的恐龙之所以能幸运地存活下来,是因为其具有保温功能的羽毛,早已适应极地严寒。

  随后的研究发现,在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恐龙体积迅速增加,地理分布范围迅速扩张,比如,蜥脚类恐龙从晚三叠世的中、高纬度地区扩张到低纬度地区,鸟臀目恐龙首次出现,兽脚类恐龙的体积增加了近20%,恐龙总数增加了近一倍。

  从此,恐龙开启了长达1.3亿年的地球陆地霸主时代。


相关文章

恐龙打破了近200年的动物学法则

一项对化石记录的新分析表明,恐龙违背了被称为伯格曼法则的生态学规律。纳努克龙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手绘图  图片来源:NobuTamuraviaWikimediaCommons这个法则......

恐龙为何灭绝?最新研究:希克苏鲁伯撞击尘埃或是主因之一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发表一篇气候研究论文认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撞击时造成岩石粉碎带来的细小硅酸盐尘埃,可能在全球气候变冷和撞击发生后对光合作用的破坏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

恐龙为何灭绝?最新研究:希克苏鲁伯撞击尘埃或是主因之一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发表一篇气候研究论文认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撞击时造成岩石粉碎带来的细小硅酸盐尘埃,可能在全球气候变冷和撞击发生后对光合作用的破坏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

坚硬、长寿、能忍耐,龟类的优势正把它们带向灭绝

龟类已在地球上生存2亿多年,它们经受住了漫长的自然选择的考验。但不幸的是,特异的外壳、坚韧的环境忍耐力、长寿,以及倚赖于温度的性别决定,这些曾经使得它们存活下来的性状和策略,在人类世却变成了它们的劣势......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不敌人类的原因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的一个古生物学家团队利用对化石记录的统计分析,确定了胎盘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狗和蝙蝠)起源于恐龙大灭绝之前,这意味着......

从恐龙到鸟,为何演化变慢?

生命演化史上有一些重要的节点事件,比如颌的出现,鱼类登上陆地,爬行动物飞上蓝天等等。过去,科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当这类具有“演化革新”意味的特征或者形态功能在某一类群中刚刚出现时,该类群的演化速率会变......

全球近2/3珊瑚礁鲨和鳐或濒临灭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68.shtm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

云南楚雄启动9处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

12月28日,两名工作人员在禄丰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工作。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武定县和双柏县开始进行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工作,此次计划发掘三地共9处恐龙化石点。据介绍,自1938年在禄丰地区发......

恐龙捕食哺乳动物证据首现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1.2亿年前的小盗龙化石中发现了这种小型恐龙的午餐。对该恐龙化石的重新分析发现,在其肋骨中存在哺乳动物的脚骨。这是恐龙以哺乳动物为食的第一个证据。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杂志......

足部结构揭示早期飞行兽脚类恐龙的生活方式

激光激发荧光的小盗龙足部。小盗龙是白垩纪早期的鸟类近亲,生活在现今中国东北部。小盗龙有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类似于现在的鹰。图片来自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MichaelPittman和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