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1 09:41 原文链接: 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明显,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仍占大多数,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想去三、四线城市以及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但呈上升趋势。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

  高校毕业生倾向三、四线城市为什么会呈上升趋势?对于超千万的毕业生群体来说,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信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二线城市仍是首选

  家住河南郑州的刘燕在大学所学专业属于师范类,正在准备参加当地的教师招聘。她说:“肯定还是想优先考一、二线城市。如果没考上,考离家近的三、四线城市也能接受。”

  “毕业生刚走出大学校门,尽管不能全面理解城市等级和职业生涯的关系,但总能判断出在各类城市就业的长短期收益差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政策室副主任魏国学表示,进入一线城市会面临激烈竞争,薪资水平和生活舒适度方面可能并不友好,但可以预期更高的发展上限和更广阔的职业空间,在跳槽或者失业时的回旋余地更大。毕业生到三、四线城市求职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也存在劳动力市场规模小、制约长期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做出选择,本质上都是在权衡职业生涯的长短期利弊,并非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再。”魏国学坦言。

  虽然,在三、四线城市就业的意愿增强,但蓝皮书显示,2021年,想去北上广工作的大学生占比34.1%,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的占比39.27%,合计超过70%。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依然倾向于“传统”大城市。

  魏国学分析,一线城市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从未停止增长,职场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加剧了已然激烈的竞争。因此,当毕业生觉得长远的预期收益难以抵消短期竞争带来的损失时,到三、四线城市的意愿就会增强。

  以家乡为参照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家住济南的赵禾马上大学毕业,在找工作的这段日子里,他以家庭所在城市为最低标准进行择业。“除非是公务员外派,不然去别的三、四线城市不如在老家工作。”

  不愿离开家乡,是不是代表着这届毕业生更加“佛系”?

  “对毕业生而言,没有比老家城市更熟悉的参照系。”魏国学坦言,毕业生离开故土到陌生的城市工作,除了要适应当地环境,还需重构社会网络,在短期可能得独自承担困难及风险,这些事项看起来很微妙,但对个体而言意味着成本,如果就业城市的收益低于家乡城市,远走他乡工作肯定是个亏本的决策,理性的毕业生会尽力避免。

  魏国学说:“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的难度非常大,主观性很强,部分结论甚至是道听途说,以家乡为参照进行比较是一种理性行为。”

  选择就业城市并非一锤定音

  近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高校2022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83%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稳定,并且呈现出扎根西部的趋势。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到中西部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占比为59.52%,上海交通大学赴中西部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创历史新高。

  和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一致,蓝皮书也显示出近三年的大学毕业生倾向到三、四线城市就业的趋势。2018年,大学生中想去三、四线城市工作的比例为7.29%,到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1.77%。

  “有几个关键因素对毕业生影响较大,带动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魏国学分析,城市边际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强度此消彼长,一线城市逐步趋于成熟定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释放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速度同步趋缓,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学历等门槛要求提高,求职竞争日益激烈,三、四线城市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速度较快,利好就业并舒缓竞争。

  “数字经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距离和区位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创造了大量分散在三、四线城市的新就业岗位,毕业生薪资、机遇、发展空间与一线城市的差别并不明显。”魏国学提醒,到何类城市就业并非一锤定音,而是多次博弈。00后等新生代毕业生择业观更灵活,工作转换频率更快,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不可能快速锁定职业生涯,愿意去三、四线城市就业,也能重返一线城市。

相关文章

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效果如何?高校学科调整有何趋势

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政策保障举措?职业教育就业率如何?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应如何调整?5月10日,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4民生访谈”节目,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逐一进行了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

累计下达115亿元将带动25万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累计下达115亿元将带动25万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已下达202......

求是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2024年一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的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靠前发力实施宏观政策,固本培元增强内生动能......

黑龙江压减停撤省属高校“过剩低质”专业

黑龙江正推进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召开省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了“重点调整专业建议清单”。今年4月,黑龙江省开展了全省1800余个本科专业点的数......

哲学硕士做遗体火化工,并非“大材小用”

近日,广州民政局公示了一份拟聘用名单,其中拟入职遗体火化工的名单中,有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专业的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等,引起舆论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这是“大材小用”“太卷了”。名校、高学历毕业生......

广州民政局公示引关注:哲学硕士建筑学学士拟聘为遗体火化工

4月22日,广州市民政局网站发布的《广州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2023年第一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一批)》引发舆论关注。根据这份拟聘用人员名单,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的郑某某、广东工业大学......

1/4应届本科生选择“县城”就业

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也已不再把一线大城市作为其职业生涯的首发地,而是将目光转向县域,掀起了一股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以下简称“县城”)就业的新潮流。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以下简称麦可思)数据显示,大学生......

北大公布多个院系本科生升学和就业情况

4月13日,北京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活动。澎湃新闻从开放日活动现场发放的北大《招生简章暨报考指南(2024)》中看到,北大多个院系2023届本科生升学、就业情况公布,其中不少院系本科生国......

春季招聘火热:新领域企业招聘需求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毕业生受青睐

眼下,多地正在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今年春招有哪些新变化呢?西安科技大学在2020年首次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总台记者就跟随这个专业的首批毕业生走进了春招现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多措并举支持企业用工就业主要指标符合预期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96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29万人。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主要指标符合预期。专家表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是就业改善的关键所在。同时,就业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