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16 14:16 原文链接: 我国将加快立法建设全国性碳市场

  在1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说,我国正在努力通过气候变化立法、建立全国性碳市场,促进形成一整套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制度,使低碳制度长期可持续,不因经济形势的起伏而影响其政策的有效性。

  孙桢说,中国政府已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先后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制定了碳强度下降的目标,提出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战略。不过,全面实施低碳发展战略,除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还必须将其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特别是纳入到主流的市场经济活动中。

  据介绍,低碳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全国性碳市场,以及相关税收及价格政策。2001年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低碳试点工作,从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尝试碳排放股权交易、探索碳排放的峰值,内容在不断深化,现在需要及时地总结经验,结合法律的起草和政策制定推广到全国。气候变化立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整套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制度,包括总量控制、排放许可、排放交易和数据管理等,保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长期可持续,不因经济形势的起伏而影响其政策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中国碳卫星可观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净碳通量

过去十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续升高,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中国科学院昨天在京发布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

7月26日,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7亿吨

7月12日,时值第11个“全国低碳日”,由生态环境部和陕西省政府主办的“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西安举办。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表示,我国建立起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

创立BigLCA耦合大数据的生命周期先进评价方法

中国是碳排放大国,但是由于在碳核算相关方法等方面基础研究起步较晚,一直在国际上缺少话语权,不利于保护我国合法发展权益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亟需探索建立符合国情更先进的方法论和标准。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

隆基联合沙漠邮局打造零碳主题邮局

“到2030年,我国碳排放会增加到140~145亿吨,如果构建以低碳产业为主导的产业调整,上述数值估计能够降低8.1亿吨左右。”5月31日,在北京隆基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

新型负碳环保水泥

鉴于生物炭能从空气中吸收其重量23%的二氧化碳,在一项概念验证研究中,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科学家在普通水泥中注入环保生物炭,得到了一种新型负碳环保水泥,且其强度与普通水泥相当。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

研究称冰盖融化将使南极深海环流急剧放缓

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碳排放维持在当前水平,南极冰盖融化将导致南极深海环流在30年内放慢40%,并使深海温度上升,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南极区域的表层海水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

科学家试图减少研究带来的碳排放

2019年和2020年澳大利亚前所未有的野火让人记忆犹新。而对于贝克心脏病与糖尿病研究所计算生物学家MichaelInouye来说,正是随着气候变暖更有可能发生的让其实验室关闭的野火,促使他开始关注碳......

中美科研合作发现全球湿地甲烷排放加剧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3月22日发布消息说,该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张臻研究员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宇航局及北京大学等科研人员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湿地甲烷排放正在加剧,......

为碳排放数据质量定“标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2023年3月14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在京启动。该项目将为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制定“标尺”,构建温室气体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