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4 14:08 原文链接: 我国教育与学术研究均需走出单一评价模式

   长江学者、千人计划、青年长江、杰青、优青、青年千人……虽然没有一顶“帽子”,微软研究院理论组主管研究员陆品燕依然当上了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两年时间,这所学校赋予他极大的自主权,他牵头的上财理论计算机科学中心也不负众望,成为全球知名计算机排行榜“计算机科学排名”中2008~2018年亚洲第一、世界第十五的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李国杰用“奇迹”二字形容上财的这支团队。他说道,“上财坚持十几年人才引进同行评价,不注重国内的各种‘帽子’,形成了人才引人才的接力效应”。

  我国国内高校近年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但与其说高校重视人才,不如说重视“帽子”“头衔”,是以“帽子”“头衔”论人才。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时的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校的学术管理与评价由行政主导。行政主导的评价喜欢“数量指标”,这看上去十分清晰、容易操作,但却是十分落后的简单评价方式,而真正能评价一名人才真实能力的,应该是专业同行评价,专业同行评价的复杂性远高于行政评价。这好比考试题中的主观题与客观题,主观题评价考验阅卷者的能力,客观题评价只需对标准答案就可以,甚至可直接用机器评阅。

  对于上海财大采用专业同行评价方式引进人才的优点,笔者不再赘述,笔者更想谈的是,我国针对所有人才的评价,都必须摆脱简单、易于操作这种“诉求”,而应该建立更为复杂、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毋庸置疑,简单、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评价效率更高,公平也直接可见,但简单化、数量化的评价指标并不适合对复杂的人才的评价。如果一直推进简单化、数量化的评价体系,那么,我国的人才评价就会是一个人一路走来的单一分数评价、学历高低评价、论文数量评价、“帽子”多少评价,即唯分数论、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帽子”“头衔”论。与之对应的就是为获得高分、高学历,发表论文、争夺“帽子”“头衔”的急功近利。

  用分数、学历、论文、“帽子”评价一个人,根本不需要评价者有多高的专业能力,只需懂小学数学运算即可,诸如700分高于699分,而且,这种无需专业评价的评价,也令公众一眼就看得懂。但是,这说到底是十分粗放的评价,比如,在分数之外,没有关注人才的个性、特长、其他综合素质;在学历之外,没有评价一个人的真实能力,简单地把学历与能力画等号;在论文评价时,只看论文发表的数量与期刊,没有分析论文本身的创新价值,且在论文之外,没有关注一名学者一直在默默无闻进行的研究,以及研究取得的进展。

  我国社会对简单化、数量化的评价体系的认可度实际上是更高的,这一点也不奇怪。但人才评价不能迎合社会观念,而需要以积极的改革,通过建立有公信力的复杂评价体系,引导社会转变观念。比如,高考时的分数单一评价,得到的社会认可度很高,社会公众认为这可以保障基本的公平,而对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社会公众就担心由于给了学校自主权且很多指标的评价带有主观性,会影响评价的公平公正。以“帽子”论人也是如此,一个人才有什么头衔,只要一提,大家都“认可”,在没有头衔时,就会反复解释,而对于解释,有人一句话就可反驳“为什么这么厉害却没有什么头衔呢”,这就是单一评价体系之下社会形成的单一思维,什么都会朝单一评价体系上靠。

  建立复杂、综合的评价体系,让评价能得到社会认可,必须进行专业同行评价,即由同行专家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进行全方位评价。树立专业评价的公信力,关键在于专业评价必须保持专业与独立,评价不受行政与利益等因素干扰与影响。拿我国大学自主招生来说,自主招生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很显然,就必须实行专业同行评价。但我国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在自主招生评价时,引入专业同行评价还很不够,对于学生提交的论文,只看是否发表而不评价论文的原创价值,没有通过论文分析学生的学术潜能,由此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功利对待论文,催生论文造假乱象。

  回到上海财经大学的人才引进上,因为该校明确引进人才是通过专家同行评价进行,因此同行专家不会看“帽子”和“头衔”论人,很多所谓的“帽子”和“头衔”,不过是这一人才曾经获得一个项目资助(人才计划都是人才资助计划),把获得资助变为了“学术身份”,而学术评价看的是人才获得资助后取得的成果,那些没有获得资助却取得同等研究成果,甚至更好成果的人才无疑比获得资助者更优秀。如果只看“帽子”,就会引导大家争夺资源,而不认真进行学术研究。概而言之,对于人才的评价,必须推进由专业同行评价主导的专业评价,这才能给人才成长创造更大的空间,让教育与学术走出单一评价模式,促进教育与学术研究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章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仍需落到实处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旭超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眼下,说到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时常会被提起。但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是什么、怎样......

2024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

4月20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2024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智教育引领未来”,来自全国近千所......

东南大学与通鼎教育发展基金签约

4月3日下午,东南大学通鼎教育发展基金捐赠签约仪式暨至善教育贡献奖颁发仪式在九龙湖校区举行。通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慧芳,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副校长黄大卫出席仪式。左惟对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小平......

2024年度社会领域重大课题委托研究征集公告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完善政策研究体系,增强政策研判能力,为制定实施重大政策提供有益支撑,现对2024年度社会领域重大课题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具体事项公告如下。一、研究题目及要点......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辞世,享年73岁

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钟秉林于2024年4月7日辞世,享年73岁。钟秉林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担任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研讨会举行

3月28日,“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创智组织管理数字技术研究院协办,来自教育界、企业届和专家学者近200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北京大学未来......

教育部公布本科新增24种新专业,释放了哪些信号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

教育部:加强师德监管,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记者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获悉,2024年将深化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开展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教育。加强师德监管,强化底线管控和责任传导,落实师德违规惩处、警示教育、通报曝光等相关制度。教育部将扩大“国优......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性支撑作用

“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组织地协调教学和科研等......

陕西师范大学助力边疆教育质量提高

“这里的小学生从小就明白他们是守边人的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能够深刻体会什么是家、什么是国、什么是和平。”在距离国境线仅有400米的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边境完全小学,副校长刘金奋指着教室后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