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6 11:02 原文链接: 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强磁场磁力显微镜可识破电子相

  LaCa0.33MnO3单晶薄膜样品在160 K低温下的变磁场循环MFM图像。

  一直以来,科学家对锰氧化物的庞磁电阻(CMR)效应研究始终保持高昂热情。

  所谓的庞磁电阻(CMR)效应,就是指随着外加磁场的改变,锰氧化物电阻急剧变化。而恰恰锰氧化物这一特性,能够使其具有成为新一代高密度磁存储材料的潜力。

  “而要精确调控庞磁电阻效应,其电子相结构以及电子相分离行为的测量、控制与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要理解锰氧化物的庞磁电阻效应,首先就要理解其电子相分离。”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院研究员陆轻铀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那么,该如何理解电子相和相分离呢?

  陆轻铀以水和冰为例进行解释:水是液态,冰是固态。一盆水结成冰,虽然水和冰的成分相同,分子组成都是H2O,但是水和冰的结构不同,从水到冰就发生了结构相的转变。如果一盆水,一半结冰一半还是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处在结构相分离状态。当成分相同但结构不同时,就造成了不同的结构相。

  同样,在某些锰氧化物中,由于电子排布方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相,例如铁磁与反铁磁,这些不同的相就是电子相。

  “铁磁与反铁磁在能量上没有谁占绝对优势,所以铁磁与反铁磁可以同时存在,就如同冰和水同在一个盆里一样,只是分离的是不同的电子相,而非结构相。由此可知,相分离就是多种不同的相一起共存的情况。”陆轻铀说。

  遗憾的是,在没有合适微观探测工具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往往只能结合宏观测量工具,对锰氧化物状态做出一个宏观、大致的推测。特别是在微观尺寸(10-6m)上对相分离随着温度、磁场、时间的演变一直是一个较大的研究空缺。

  为此,陆轻铀课题组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强磁场磁力显微镜(MFM)对该类样品做了一系列探究工作,相关成果分别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 6,8980)以及美国化学会核心期刊NANO LETTERS(2017年17卷1461页)上发表。

  实验中,陆轻铀的课题组以LaCa0.33MnO3单晶薄膜样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文彬提供)观察对象,在160 K低温下,用MFM对其变磁场循环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0T(无外加磁场)的初始状态,样品处于电子相分离状态,反铁磁与铁磁随机分布。但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强,反铁磁慢慢被融化形成铁磁,直到4T,所有反铁磁全部熔化为铁磁。

  或许,这一加场反铁磁融化过程不足为奇,因为很多课题组都观察到过这个现象。但是随着磁场的降低,例如降至1.5和1.2T 时,反铁磁以特定的“条状”从纯铁磁态析出。最终降低到0T时,反铁磁“条”几乎全部占满了整个区域。这个逆向过程,为世界首次观测到,也是该研究的最大亮点。

  “这正是因为使用自主研发的仪器,能在低温强磁场下工作,所以能做出别人未能完成的工作。”陆轻铀说。

  另外的一项研究显示,该课题组选取了La0.33Pr0.34Ca0.33MnO3纳米线样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长淦提供)。在高温区,纳米线主要由反铁磁相(青色)组成,铁磁相(红色)呈液滴态分布在其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铁磁液滴长大,形成电子相分离状态。特别在低温,比如50K时,零场或者低场下,相邻铁磁畴被中间剩余的较薄反铁磁相隔开,形成隧穿结构。随着磁场增大,部分反铁磁转化为铁磁畴,形成隧穿结。由于一维各向异性,在低温强磁场下反铁磁仍能稳定存在,只是被压缩成很细的条带,从而在纳米线中形成本征的隧道结:一种稳定的新型量子逾渗态。

  虽然理论模型能很好地解释输运的测量,但是科学界一直缺乏一个微观上的实空间直接观测证据。为此,陆轻铀课题组采用专门针对微米甚至纳米小器件设计的磁力显微镜,对该样品进行准确定位和控温变场测量,进而对理论模型进行印证。

  “其实,更多、更奇妙的电子相结构与行为是必然存在的,有待我们自主研制各种具有调控能力的‘慧眼’去发现、调制、理解。”陆轻铀说。

相关文章

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勉励学校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中国科大始终牢记习近平......

陨石猎人如何不经意摧毁科学金矿

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太空岩石穿透地球的大气层,作为陨石撞击地面。这些彗星和小行星的碎片可以落在任何地方,但最经常被发现的是在开阔的地形上,如非洲的沙漠和南极的蓝冰,在那里陨石发黑的外表会很突出。黑美人,......

三次挑战世界纪录,他们冲向最强磁场

近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刷新世界纪录”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创造这一纪录的,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

680万!北京大学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公开招标

近日,北京大学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采购公开招标,预算金额680万元。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BMCC-ZC22-0255项目名称:北京大学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采购预算金额:680.000......

我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刷新世界纪录

核心阅读日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了重大突破,产生了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保持了近23年的世界纪录。稳态强磁场实验条件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等多学......

强磁场对生物安全和神经行为学的影响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张欣课题组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利用自主搭建的强磁生物学研究平台,开展了高达33.0T的稳态强磁场生物安全性和神经行为学影响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30......

研究揭示强磁场下二维材料合成制备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朱雪斌课题组在强磁场下二维材料合成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采用强磁场水热法合成了1T-MoS2和Ti3C2MXene异质结构,相关工作以......

合肥研究院在强磁场下材料合成制备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朱雪斌课题组和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及固体所研究员梁长浩等课题组合作,采用强磁场水热法合成了高度稳定的纯相1T......

世界领先的强磁场全球共享的大装置

塞巴斯蒂安教授团队最近一次来华访问交流,全留在了位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利用这里的强磁场装置开展研究,得到的一组高质量实验数据让她喜出望外。“武汉的国家脉冲强磁场装置是世界一流的......

上海光机所超强超短激光驱动强磁场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在超强超短激光驱动的等离子体韦伯不稳定性及强磁场产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一束飞秒预脉冲激光产生膨胀的高温稠密等离子体半球,然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