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8 09:38 原文链接: 曹文宣院士:长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加快

  东方早报:您如何看待长江渔业资源的现状?

  曹文宣:长江渔业资源正在逐渐衰退,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长江水系现有鱼类400多种,淡水鱼类有350种,其中特有种类就有156种之多。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不但天然捕捞产量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也在加快。

  著名的“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鲥鱼已经绝迹,刀鱼濒临灭绝,野生的河豚也已经不见踪迹。

  还有,白鲟自2003年以后再也没看见过了。像鯮鱼,可以长到100多斤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很少再见到了。

  你看市场上卖的鱼,基本上都是“小鱼”(长不大的小型鱼和长得大的鱼的幼鱼)。像是要长几十斤的草鱼,长到几两重就被捕上来卖了。

  你再看捕捞产量,2008年湖北是30万吨,2009年是26万吨;湖南2008年是16万吨,2009年是11万吨,2010年仅有9.6万吨……只有江西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4.5万吨,原因是捕捞了许多幼鱼。

  东方早报:长江渔业资源逐渐衰退的主因是什么?

  曹文宣:我认为酷鱼滥捕是最主要的原因。渔业法规定: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渔具。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鱼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5%)。

  这些年我们在洞庭湖,发现很多都是迷魂阵,网很密,把大鱼的幼崽一网打尽。

  还有工业和城市污染,大量的污水超标排放,导致许多死鱼事件。每年长江沿岸向长江排放的污水相当于黄河的总量。

  另外长江中下游的支流、湖泊上兴建的一些堤坝、闸口,阻止了江湖之间的自由交流,江湖阻隔使得鱼类失去索饵场、繁殖场和育肥场,改变了湖泊的湿地属性,湿地面积和质量大为下降。还有围湖造田、农业的污染等,都是原因。

  东方早报:大家还关注长江水电开发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曹文宣:鱼类资源有两个方面的属性,一个是物种,一个是渔业。水利工程主要是对长江鱼类的物种资源属性造成影响。特别是长江上游的特有种类很多,它们适应激流环境。你一批一批地建水电站,搞梯级开发,把激流变成静水,它就没办法继续生存。

  像贝式哲罗鲑,最先在都江堰发现的,现在岷江已经没有了,仅仅在大渡河的顶上有一些。但是那里现在又要修电站,进行梯级开发。我们有过研究,光是受三峡大坝影响的特有鱼类,就有60多种。

  东方早报:您怎么评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对渔业资源有影响吗?

  曹文宣:当然。如果当初保护区不调整,就建不了向家坝、溪洛渡水电工程,很多鱼类的产卵场就不会消失。后来,又对保护区进行了二次调整,就是为重庆的小南海水电站让路。

  我一直讲,小南海是保护区和三峡水库之间的鱼类完成生活史过程必须经过的生态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现在小南海还建不建,我也不知道。不过,他们准备要建,所以要搞一个“鱼道”,叫“仿自然通道”,但是,它的流程太短,就像一条小河。现在还不能说效果会怎么样。

  东方早报:这些年,鱼类自然保护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是有效的吗?

  曹文宣:怎么说呢?河流的自然保护区不同于陆地上的保护区,陆地上的,你封山就没人能进;河流里轮船来来去去,你不能说不让走吧?渔民也是世代捕鱼。

  只是说你要修桥筑坝要经过保护区讨论批准,所以说,还不是能很好地保护。

  天鹅洲那个保护区还可以,但还是受到一些干扰。水里是豚类保护区,但是农民也在那边种棉花,化肥农药会污染到水。这里有一些小鱼本来是作为豚类的饲料的,但是也被捕捞了。

  东方早报:全江禁渔,渔民如何生存?

  曹文宣:就是不禁渔,渔民们的生活也难以为继了。渔业资源如此快速地衰减,从渔人口也必然在减少。实际上有很多渔民的生活是十分困难的,像洞庭湖的“天吊族”,祖孙三代同住一条小船,完全“以船为生”,我们叫“一船的文盲、一船的血吸虫病患者、一船的超生户、一船的贫困户”,他们大约有8000 户,两万人,生活极其贫困。这样的渔民,早该上岸定居、转产转业、移民安置了。

  调查显示,2011年全江各省市的渔户只有6.3万户了,人口总数是28万人,其中从渔人口仅14.5万人。

  东方早报:除了全江禁渔,还有什么需要采取的措施,遏制长江渔业资源的衰退?

  曹文宣: 还有三条。第一,保护区内,要完全禁止商业捕捞,除了进行科学研究;第二,有些好吃的特有鱼类,要人工繁殖,不要捕捞野生的,保护自然繁殖;第三,要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增加一些鱼类的名录。

相关文章

翼展1米多!成对蛇雕现身南岳衡山

9月21日中午,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衡阳市南岳区延寿村一带巡护时,拍摄到一只成年蛇雕。据附近村民武友平反映,蛇雕近日多次成对在此区域出现,目测飞行时双翼展开长度有一米以上。蛇雕是......

蚂蟥解码生物多样性保护秘诀

判断自然保护区是否真正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态学与环境保护中心团队近期首次利用蚂蟥吸食的脊椎动物血液中的DNA,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尝......

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多种野生保护动物影像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到红腹锦鸡。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中新网广元12月14日电(唐福升)14日,位于川陕交界的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消息:近日,该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收集整......

青海玉树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3种鸟类

记者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了解到,今年以来,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监测记录鸟类61种,隶属14目29科,较2020年调查新增加3种,分别为普通翠鸟、普通雨燕、华西柳莺。截至目前......

科研人员摸清高黎贡山西坡怒江金丝猴种群数量

  近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联合相关科研机构,首次摸清了高黎贡山西坡片马辖区的珍稀濒危物种怒江金丝猴的种群数量,调查显示该猴群拥有至少149只个体,数量较之前......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各司其职的“孪生兄弟”

早在1956年,我国就成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后,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之路,对珍稀野生动植物、珍贵的自然遗迹和典型的生态系统保......

自然保护区内发现141处新增或规模扩大人类活动变化情况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对2018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变化情况开展实地核查工作和问题查处工作。一段时期以来,生态环境部委托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对2018......

自然保护区为矿产项目开发让路?

2018年10月30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南省,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11月14日,督察组对衡阳市大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探矿权和采矿权清理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衡阳常......

中国西部九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结盟”

10月26日,中国西部知名的三江源、可可西里、羌塘、阿尔金山、珠穆朗玛峰、甘肃盐池湾、云南白马雪山、青海湖等九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负责人,在青海西宁签署《备忘录》,宣布“结盟”,各方将携手在......

七个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盘锦市和锦州凌海市境内,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有鸟类近300种,尤其是8万公顷芦苇沼泽,在养育野生动物、涵养水源、防洪泄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督查发现,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