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0 13:03 原文链接: 深海采矿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该如何治理?

  上周,由于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未能达成协议,导致国际水域海底采矿环境法规(以下简称环境法规)最终。观察人士对此表示担忧:针对电动汽车行业所需金属的采矿作业,可能会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展开。研究人员也担心,这会对多样而神秘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据《科学》报道,深海保护联盟的政策顾问Matthew Gianni表示,深海采矿可能会危及深海生态系统健康,因为那里有很多未知的生物。葡萄牙阿维罗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家Patricia Esquete Garrote说:“真正了解生物多样性需要很长时间。”

  当前的焦点集中在东太平洋一个名为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的海域,该海域从夏威夷南部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其4公里深的海底散布着数万亿个多金属结核。据估计,这些结核所含的钴和镍比所有已知的陆地矿床都多。矿业公司希望将结核矿石吸入巴士大小的海底采矿机,并将其泵送至地表进行开采。但这些古老的结核是海绵、多毛类蠕虫、珊瑚和其他深海生物的栖息地。

  科学家表示,采矿作业可能会对栖息地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为这些结核可能需要数百万年时间才能形成。采矿作业使得任何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都被杀死,同时还会激起含有金属的沉积物羽流,并产生噪音和光线,甚至将危害传播到采矿地点以外的地方。

  ISA的工作就是监管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采矿,该机构花了数年时间制定商业勘探规则,并向矿业公司和政府机构颁发了31份许可证。其中包括瑙鲁海洋资源公司,该公司希望在2024年底开始在CCZ进行采矿作业。

  今年3月,谈判代表未能在60多页的环境法规草案上取得进展。Gianni说,上周,他们在一些问题上已达成共识,比如制定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标准,设定可接受的噪音量规则。

  观察人士表示,ISA不太可能在本月发布环境法规。Gianni说,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是否允许对深海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任何破坏,如果允许,能够减轻或抵消多少此类破坏。

  科学家表示,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深海生态系统以及采矿作业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还未可知。例如,今年5月,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深海生态学家Muriel Rabone和同事在《当代生物学》发表论文称,他们检查了在CCZ收集及观察到的约10万份标本记录后,发现标本中只有436个物种被正式命名,还有5500多个物种有待描述。“在每一个样本中,我们都能看到新的物种。”Rabone说。

  最近的另一项研究则着眼于深海采矿作业人员及其设备离开采矿区后的持续影响。2020年,日本地质调查局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东京东南约1900公里的海山上对一台小型采矿机进行了测试。发现采矿作业一年后,采矿区的鱼类和其他流动生物数量减少了43%。

  ISA将于10月30日召开另一次会议,试图确定环境法规以及其他有争议的细节,例如矿业公司如何与ISA所有成员国分享经济利益。但Gianni表示,最终的规则很可能无法被采用,因为很多国家在许多方面分歧太大。

相关文章

微塑料污染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影响研究获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章家恩教授团队在微塑料污染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环境国际》(EnvironmentInternational)。自20世纪......

扎根寿阳三十年,三代旱农人治旱兴农

三十多年扎根黄土地,三代科学家常驻乡村田野,研发旱作农业技术,保障粮食稳产丰产,并建起了一座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在山西......

气候变化或加剧城镇化对当地野生动物影响有哪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环境研究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个不同地点的相机陷阱的数据分析显示,气候变化或加剧城镇化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该论......

海洋热浪对鱼类生物量到底有影响吗?

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海洋热浪对底栖鱼生物量的影响有限。虽然某些情况下,短期热事件之后确实会出现生物量减少,但这不是规律而是例外。这种变数出现的原因令人好奇。气候变化被认为与极端温度事件有关,这类事件对......

大气所在植物个体资源竞争与群体结构特性分析研究中获进展

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一方面,植物个体一直处在生长变化中,个体间差异巨大,且邻近个体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资源竞争);另一方面,由大量个体组成的植物群落一般具有稳定的结构特征(如林冠......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站“智慧”守护“地球之肺”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碳库”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如何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守护好、利用好森林资源,......

中国碳卫星可观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净碳通量

过去十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续升高,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中国科学院昨天在京发布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

研究揭示海底冷泉环境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海洋和石油地质学》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冷泉环境中水合物快速形成动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海底冷泉环境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并且为南海冷泉区水合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提供......

我国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正式投入使用

今天(7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核心装备——“海脉”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对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力度、进一步健全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勘探装......

草地退化导致的长江源区水土流失问题存在区域差异

2023年江源综合科考队员25日向记者介绍,他们开展的一项模拟试验发现:草地退化土壤裸露将导致长江源区水土流失风险大幅增加,并呈现明显区域差异。相关研究成果将为长江源区水土流失差异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