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13 11:21 原文链接: 清华研发出首个人工神经突触

  让电脑像人类的大脑一样学习和记忆是一个令科研人员望而却步的挑战。因为人类的大脑拥有850亿个神经元和数万亿个神经突触,而且这些神经突触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自我调整,变得更强或更弱。

   不过,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12日报道,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近日在美国化学学会的《纳米快报》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研发出首个可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突触可塑性的人工神经突触。这让人类距真正的人工智能又近了一步。

   尽管人类的大脑中依然藏着很多未解之谜,但是我们确实知道的是,可塑性是人类大脑神经突触的重要特征。在神经突触中,很多因素,包括有多少信号分子会得到释放以及信号分子释放的时间都是可以改变的。这种可塑性允许神经元对记忆进行编码,学习和进行自我修复。

   近些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研发人工神经元和人工神经突触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他们研制的成果缺乏可塑性,而这正是学习能力所必须的。

   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用氧化铝和经过扭曲的双层石墨烯研制出了人工神经突触。通过向这个人工系统施加不同的电压,科研人员发现他们可以控制神经元的反应强度。该团队表示,他们研制的新型动态系统有助于研发具有学习和自我修复能力的人工智能电子产品。

相关文章

中国科大在红外人工光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通过人造材料,进行与自然界光合作用相似的化学反应,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人类所需物质,是长期以来的梦想。然而,这种人工光合成体系进行应用尝试时,面临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太阳光中低能量的光子。红外......

Nature子刊:AI像造句一样设计人工蛋白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在医学、生物学及制药领域中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蛋白质设计和工程领域,基于AI技术创建人工的蛋白质序列已经成为现实,并可能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日前,来自AI研究企业S......

研究揭示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神经机制

科学家通过一项大鼠研究阐明了使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神经机制。这项研究提供了途径,有助于改善广泛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性能。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全聋患者恢复听力,但反应差异很大。有些接......

山西大学获得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承办权

近日,第四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第二次组委会会议在线上召开,经大赛组委会一致决定,2023年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山西大学承办。根据申请方案,大赛将由山西大学研究生院、计算机与信息技......

人工定向进化:让葫芦科作物长得更紧凑

一个物种的种质资源群体内,变异缺乏,同质化严重,是目前主要农作物都面临的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遗传基础狭窄是农作物改良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全球问题。近期,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所......

具有能量转移作用机制的手性催化人工光酶诞生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钟芳锐、吴钰周团队与西北大学教授陈希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学前沿技术对蛋白进行化学改造,引入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光催化剂,创造了世界上首个具有能量转移作用机制的手性催化人工......

云南白药联手华为,AI医药的棋盘如何布局?

近日,一则合作协议刷屏医药投资圈。大健康领导者云南白药与华为签署《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全面合作协议》。为何科技领域的巨头华为会选择云南白药合作?在AI药物研发的背后,云南白药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图表一:云......

有了这个标准,“人工智能”和“人工智障”一看便知

“小爱,小爱,明天北京天气如何?”当前,AI对话系统已经深刻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架构和路线更是百花齐放。然而,作为前沿技术,AI对话系统标准缺失,造成其评价体系不一、在应用中呈现出水平参差......

聪明的路,智慧的车;新型的城市在建设

动驾驶技术是影响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的加速,汽车将不再是从属于人的驾驶工具,车的核心价值部件由体现动力和操作系统的传动系统转向体现自动驾驶水平的智能软件系统和处理......

人工智能可以复原古代文本?

通过训练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复原古代希腊文本,历史学家可用其达到72%的准确性。这些发现或可以更好的速度和准确性帮助复原和判断新发现或未明铭文的归属,增进人们对古代历史的理解。相关研究3月10日发表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