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5 11:06 原文链接: 研究海洋天然产物的意义

海洋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能源宝库,丰富的资源有待于人们研究利用, 目前人们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仍相当有限,利用率仅1% 左右。海洋生物生活在一个具有一定水压、较高盐度、较小温差、有限溶氧、有限光照的海水化学缓冲体系中。

与环境因子(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更为密切。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海洋生物在新陈代谢、生存繁殖方式、适应机制等许多方面具有显著的特性, 集中体现在机体内含有许多结构特殊的生命恬性物质和代谢产物。由此可见,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产物, 是人类寻找新药的最大库源。海洋天然产物的特异结构和药理作用是陆源生物所无法比拟的。

海洋药物具有显著的药理稳定性和强效性,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对防治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等疑难病症具有独特效廊, 已成为开发新药、特药的主要方向之一。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结构比较独特,千差万别,许多化合物具有在陆地上从未发现过的新型骨架结构。

迄今为止, 海洋中分离和鉴定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型有烃类、单萜、倍半萜、二萜、多异戊二烯衍生物、胡萝卜素、前列腺素类似物、皂苷、甾体、大环内酯、聚醚、环肽、含卤、含氮、含硫、含磷等各种化合物。


相关文章

中国海洋大学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副院长甘波澜团队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未来北半球人为气溶胶减排速率放缓会导致副极地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大洋海表加速增暖。温室气体和人为气溶胶是影......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在深圳正式换届

4月27日至28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十二次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藻类学领域126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近700名代表参加会议。藻类学分会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

揭示台湾以东涡流地形相互作用的能量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涡-流-地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跨尺度能量串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海洋学杂志》。台湾东北水深变化剧烈,多尺度动力过程复杂,该区域是太平洋西传......

科学家解释中尺度涡海表热力信号变化特征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峰团队基于多源遥感和实测数据,系统揭示了全球海洋中尺度涡在运动过程中的海表热力信号变化特征,并阐明其产生机理。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深海研究I》。封......

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在团队与中山大学副教授范汉杰合作,研究揭示了印度夏季风降水引发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海洋牧场巨无霸“恒燚一号”平安出运

4月3日,在海巡船的护航下,巨型驳船“黄船030”轮装载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广东惠来前詹港区安全出港,驶往湛江东海岛海洋牧场规划海域进行安装使用,这标志粤东地区先进海工制造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海......

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湖沼与海洋》。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与生物体中。然而,目前......

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

3月21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国家海洋信......

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郑小童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提出,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对热带太平洋变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贡献。这项新观点发表于《自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