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2 13:41 原文链接: 破解同质化问题——新型研究型大学不能“迷失自我”

  火箭发射是垂直上升状态,运行过程中遇到阻力就会进入曲线状态。以此类比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是最初发展势头很猛,但到一定时间会进入趋缓阶段。

  “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新型研究型大学有可能在主办方态度、政府控制力度、社会声望升降、学校领导换届、财政状况松紧、教师流入保持等方面发生各种变化。上述变化将直接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沈红指出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各种可能。

  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已走过13个年头。不久前,在该校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上,专家学者针对“新型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展开了热议。

  评价带来同质化风险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核心是要破解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厦门大学副教授陈兴德的这句话,促使与会者思考新型研究型大学在评价方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否真正实现了大胆创新探索,并与传统大学相区别。

  “如今还没有一个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量身定制的评价体系,用于判断其办学效果的好坏。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将它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作对比。比如,它的某些科研指标上升得很快,就认为它办得好。”同济大学副教授张端鸿告诉《中国科学报》。

  “这会使新型研究型大学有意无意往传统大学的道路上走。”张端鸿说,在建设初期,新型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引进上往往不拘一格。但一段时间后,一些学校便会强调“帽子”人才数量、注重排行榜评价,而不是期待引进的教师有改革锐气、与产业有强关联,从而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如果不能抵住诱惑,在追求各种人才的过程中,新型研究型大学就可能迷失自我。”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贾永堂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要打破组织惯性,必须尽快实现组织创新,扮演探索者角色,不仅要增加资源支持,更要变革制度环境。

  在摆脱排名框架的问题上,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武建鑫建议评测“创新驱动”的程度,新型研究型大学创新驱动既要回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要打破传统大学知识转化不畅的现状,以有组织创新为社会作贡献;评测“组织健康”程度,即教师在组织中能否以一种健康、舒心、愉悦的状态工作;评测“制度先进”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考核、评价,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评价给予较长时间的稳定支持机制。

  高度依赖财政怎么破

  “我们动辄以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为榜样,但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被关注的美国名校大多是私立大学,这意味着它们与公立大学面临的压力不同。”北京大学教授王蓉指出。

  特别是我国大学采取欧洲大学的固定支持方式,又倾向于支持美国大学对于教师的聘用和奖惩制度,在外部支持上维持以重点大学为主要投入对象的模式,致使不能形成教师对于大学的反向倒逼机制。“如此下去,我国高等教育可能得欧洲与美国模式之弊,而不得两者之利。”王蓉说。

  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拥有较高财政依赖度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进行多元化筹资是新型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型研究型大学要通过产学研合作,以及外部募款的模式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同济大学研究员蔡三发说。比如,西湖大学的办学就是外部募捐的典型事例。

  厦门大学教授王洪才指出,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形成内生动力的关键。“目前,高校的很多学术性工作占比较大,实用性不强,校企之间有一条鸿沟,对此我比较担心。鸿沟一旦迈过,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是一片坦途,否则便难以持续。”

  此外,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周森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学没有发展的历史包袱,能否大胆地做一些新探索?比如,能否效仿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在收取较高学费的同时做好内控工作,控制好生均公用或生均人员支出?这也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该考虑的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势怎样凸显

  在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改革探索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沈红提出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4个内在特征,第一就是坚持将大多数学生培养为未来的拔尖创新者。

  在研究中,蔡三发团队给新型研究型大学画了像。他们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优势尚未凸显”。

  如何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晓中指出,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守其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之正,要创“学科交叉融合、基层学术组织变革”之新。

  他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发挥“领头羊”作用。积极主动关注新领域、新赛道,更多了解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的生产力。同时,还要进行与学科发展相一致的基层学术组织变革。

  他举例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枢纽和学域”取代传统的“学院和系”。该校希望通过改变基层学术组织,真正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看来,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应该成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在研究生阶段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李志民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必须坚守几个基本要求——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灵感、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一个人的研究就会出现方向性问题,特别是在数学领域,缺少相关知识、素养是无法取得突破的。”

  正因如此,蔡三发表示,要把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与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话题。

相关文章

破解同质化问题——新型研究型大学不能“迷失自我”

火箭发射是垂直上升状态,运行过程中遇到阻力就会进入曲线状态。以此类比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是最初发展势头很猛,但到一定时间会进入趋缓阶段。“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新型研究型大学有可能在主办方态度、政府控制......

破解同质化问题——新型研究型大学不能“迷失自我”

火箭发射是垂直上升状态,运行过程中遇到阻力就会进入曲线状态。以此类比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是最初发展势头很猛,但到一定时间会进入趋缓阶段。“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新型研究型大学有可能在主办方态度、政府控制......

探讨新型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举办

12月19日,“第三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来自全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和大学管理者近200人参会。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主办......

陈骏院士:研究型大学要做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

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通病”,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如何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一大任务。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中......

李修全宋卫国:高校科研中的同质化问题及对策

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知识创造主体之一,高校科研成果的质量对于国家整体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科研成果产出量及占全国科研产出的比重显著上升。然而......

去同质化是钛白粉企业必须要做的功课

涂料原料2013年整个钛白粉行业低迷,这种情况一时难以改变,主要原因是下游产品市场疲软,往年临近春节下游企业都要补点货,但今年下游企业鲜有备货想法。当前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特别是通用型产品过剩严重......

中外著名大学联盟呼吁对待大学不能过于功利化

10月10日,中国首批9所“985”大学校长与美国大学联盟、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的负责人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签署了旨在阐释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与使命的《合肥宣言》。《合肥宣言》正......

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免遭经费削减影响

据《自然》网站消息,英国2011-2012年度高等教育经费预算的削减,对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内的英国多所研究密集型大学产生的影响将会较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各大学下一学年的预算总额将达到65......

中国科大参加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第16届年会

10月28日,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第16届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的17所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校长齐聚清华大学,围绕东亚地区一流研究型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发......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学术发展是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主线

●人们对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普遍担心是加强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事实上,正是科研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的基础。 ●研究型大学学术使命的触角将不断前伸到应用的技术领域,将在更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