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性颈段脊髓压迫的大鼠模型的建立:神经功能行为、放射学及病理结果的变化

摘要:

颈髓病是由于脊柱退行变造成的脊髓的慢性部分受压所致。不管怎么样,慢性颈髓受压的确切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一种有效的新的没有锥板切除的慢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来复制临床过程。系在一块塑料板上的聚乙烯线,用来绑在一个月大的大鼠的C4椎体上,缠绕三圈。术后,随着椎管和椎体的生长,聚乙烯线逐渐长入椎管背侧的骨头里,而产生脊髓渐进性的压缩。结果表明:在形成颈椎管狭窄9个月后,颈椎管狭窄模型的大鼠出现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然而,直到6个月才出现临床症状。12个月后,70%的颈椎管狭窄模型大鼠出现了脊髓内高信号。在病理切片,在形成颈椎管狭窄12个月后脊髓整个周围压缩。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白质显示华勒氏变性。本模型也许能够复制临床慢性颈髓压迫的特征性临床特点,包括在潜伏期和隐形神经云减少后出现,进行性运动和感觉功能,以及代表了人类慢性颈髓压迫。 

关键字:动物研究;行为评估;核磁共振;神经元死亡;脊髓损伤。 

引言:

一般认为,慢性压迫脊髓病的病因与颈椎的病理特点相关,例如椎关节硬化,韧带骨化,椎管狭窄,以及椎间盘突出,或许由机械性压迫和血管病变两种因素引起所致。慢性压迫性脊髓病隐匿性地和进展性地损伤运动和感觉动能。很多病人数年没有临床症状,尽管这个时期内存在脊髓压迫和缺陷,一旦本疾病出现临床症状,神功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很少有逆转。随机选择的有症状队列的颈部核磁共振检查的一项研究表明大于64岁的受试者26%出现脊髓损伤,45-64岁受试者16%出现脊髓损伤。临床上,即使那些由神经影像学确诊的严重,检查经常显示不可预料的非重要性神经功能发现,和手术减压后的可观的神经恢复也许是可以预料到。因此,慢性脊髓压迫的一个急性脊髓损伤没有的特点就是脊髓的可塑性。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慢性颈髓术后效果在持续提高。不管怎样,仍有一些不满意的结果,即使是充分的减压手术。这就意味着,颈髓严重受损以至于在病程中恢复性小。损伤过程的确切病理机制仍然不是完全清楚,但是灌注不足和血管栓塞已经被证实是可能因素。尸体标本的脊髓病理检查发现,运动神经元减少以及灰质中的血管退行性变,以及脱髓鞘和轴索水肿。一个次病理情况的合适的模型应该展示压缩引入后的隐匿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隐匿期,随后进行性的功能障碍时期。进一步,做一个没有脊髓损伤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的旨在产生一种新的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模型,来满足这些临床条件,运用MRI和病理学检查来评估运动感觉功能。

材料:

动物

本实验在当地动物伦理委员会和本大学动物实验监督条例以及日本政府动物保护和管理法规与日本政府饲养动物通知的监督下进行。实验用27只雄性SD大鼠,3周大,平均体重51g。在温度22度,湿度55%实验室条件下饲养动物,同时能够自由获取饮水和食物。

颈椎管狭窄模型的制作

术前,动物在笼子中饲养一周,以适应环境。用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麻醉(35mg/kg)。每只大鼠均俯卧位置于加热板上,手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体温保持在37°C,血压用无创血压监护仪监护,以保持术中平稳的生理状态。以C4棘突为中心,做一纵行皮肤切口,从锥板上钝性两侧椎旁肌。暴露双侧锥板,在显微镜下分离出C4、C5根部,并切除。然后,切除C4棘突,实行椎板去皮质术。C4左侧从侧面牵拉到一侧,聚乙烯通过C4椎体的腹侧,固定在一块1*2*0.5mm 大小的抵在C4椎体腹侧上的塑料片上,然后缠绕三圈固定。在本模型中,随着椎管和椎体的生长,聚乙烯线逐渐长入椎管的椎板里。因此形成渐进性的脊髓压迫。对照组只进行C4C5椎板的暴露,不进行捆扎。对照组10只大鼠,控制组10只大鼠,术后继续在以上描述的实验室条件饲养12个月。

神经功能评价

BBB评分。术后1,3,6,9,12个月每组用BBB评分评价神经运动功能。BBB评分主要用于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评价。简言之,BBB是21分序列,从0(没有后肢移动)到21分(持续协调的后肢运动)。0-7分为恢复的早期阶段,8-13分描述恢复期的中间阶段,14-21代表恢复的晚期阶段,用阶段性的脚趾头的清理,主要爪子为止,步态稳定性,指甲位置。两名检查者观察和评价每只大鼠4-min的运动。神经检查运用双盲技术。

相关文章

mRNA降解机制参与学习记忆与社会交流行为等神经功能

已知的自闭症、智能障碍等神经发育疾病的发病病因极具多样性,其中包括基因风险因子如CNTNAP2,CASPR2,FOXP1/2等【1-4】,外因造成的大脑结构损伤,或先天/后天接触的环境因素等,但仍有一......

科学家首次发现雄性补充叶酸会拉低后代智商!

现在很多备孕妈妈都知道怀孕期间要补充叶酸,不仅如此,很多人还认为孕前准爸爸也需要补叶酸。但最新的研究显示,雄性动物如果摄入过多富含甲基的食物,可能对后代的智商产生负面影响!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埃......

研究发现两种淀粉样β蛋白抗体可引起小鼠神经功能障碍

一组在德国工作的研究人员发现,实验给予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类型症状的转基因小鼠两种不同类型的淀粉样-β抗体蛋白,可使它们的大脑患上神经功能障碍。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文章描述他们研究......

谁能更客观评价脊髓损伤后的植物神经功能?

从人4~6个月胚胎嗅球中分离培养的嗅鞘细胞表达低亲和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红色荧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是目前评价脊髓损伤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但其偏重于躯体神经功能的评估,对于排便功能、......

组合疗法可改善患者的存活率

据7月17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经历过住院时需要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即可升高血压的药物)的心脏骤停的患者中,在心肺复苏时使用一种组合疗法可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并使其出院时具有良好的神......

人工神经连接技术恢复脊髓受损者的行动功能

近日,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猴子实验中成功发明一种人工神经连接技术,可以迂回绕开脊髓损伤部位传递大脑电信号,让猴子麻痹的手恢复活动功能。相关研究刊登在近期出版的《......

专家称完全性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或可修复

中新网布加勒斯特4月7日电(黄大骞)中国在美国举办之友好运动会受伤瘫痪的著名体操女运动员桑兰可以从轮椅站起行走吗?中国专家给出希望:完全性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修复。这一成果是在此间举办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