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4 11:15 原文链接: 福建物构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其光电转化效率从3.8%发展到目前25.5%的认证效率,被视为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阳能电池之一。虽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光电转换效率,可与多晶硅薄膜电池媲美,但电池的长期稳定性未达到商业化要求。此外,传统的低温溶液法可便利地制备钙钛矿薄膜,但制备出的钙钛矿通常是多晶薄膜,易在晶界或表面产生针孔和缺陷。产生的缺陷可捕获光生载流子,限制载流子的扩散,降低载流子的寿命,还会引起离子迁移和扩散,最终导致器件稳定性和效率下降。 

  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高鹏课题组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面缺陷和水分侵蚀导致的稳定性问题,开发出一系列D-π-A型卟啉分子,并在使用该卟啉小分子钝化钙钛矿表面缺陷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发现,以该系列卟啉分子CS0,CS1, CS2处理钙钛矿表面,可有效钝化钙钛矿表面缺陷,从而抑制perovskite/HTM界面间的非辐射复合;由于卟啉分子上疏水型长烷基链的存在,可有效阻挡空气中水分子的入侵。基于CS0,CS1,CS2钝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均表现出良好的湿稳定性和提升的器件性能;基于CS1钝化的器件,获得了22.37%的最高电池效率。测试表明,编号为CS0-CS2的卟啉材料上的氰基丙烯酸官能团成功钝化钙钛矿晶格表面和晶界的缺陷,从而提高器件的VOC和FF。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高鹏为论文通讯作者,副研究员麦绮为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周勤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福建物构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相关文章

高性能水下亚波长钙钛矿单模激光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激光器小型化为牵引,基于对钙钛矿增益机理的研究,实现了亚波长尺度的高性能钙钛矿水下单......

高性能水下亚波长钙钛矿单模激光器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激光器小型化为牵引,基于对钙钛矿增益机理的研究,实现了亚波长尺度的高性能钙钛矿水下单......

100亿!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启动

1月4日上午,2024年徐州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会暨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工活动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此次开工建设的经开区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主要生产钠离子电......

新要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

1月4日,据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车网互动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并提出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在不明显增加成......

科研人员开发新型70千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团队开发出70千瓦级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该单体电堆体积功率密度由70千瓦/立方米提高至130千瓦/立方米,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功率由30千......

大规格吉瓦级项目投建钙钛矿技术商业化进程再提速

钙钛矿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继续提速。12月28日,记者从协鑫集团获悉,其旗下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光电”)总投资50亿元的2吉瓦钙钛矿生产线已于12月27日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为全球首......

注册资本16亿!安徽国企牵头,蔚来、国轩参与成立新公司

12月23日,作为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能源企业,安徽省天然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皖天然气)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关联方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皖能集团”)、安徽省皖能资本投资有限公......

电池黑粉(BlackMass)—XRF分析在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应用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是缓解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上升,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然而,评估这些电池中各种成分的价值是一项复杂挑战,且其通常包含在电池黑粉(B......

首届极端环境电池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第一届极端环境电池技术研讨会(MEEB-1)近日在京召开,会议旨在推动极端环境电池技术方向的深入研究,突破目前电池技术边界,丰富目前电化学储能的知识体系。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

无铅钙钛矿的光致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研究取得进展

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凭借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晶体管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钙钛矿场效应晶体管(PeFET)在探测器和突触中的应用已得到深入研究。然而,基于PeFET的突触仍然很难将优异的载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