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3 12:11 原文链接: 科学大院里的科普国家队

万米深渊下“奋斗者”号是怎么传回声音的?中国空间站长什么样?探地雷达如何探测地下目标?5月22日-23日,中国科学院11个分院的100多个研究院所像过年一样热闹,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带着好奇心,如饥似渴地走进实验室、展览馆、报告厅……

又是一年公众科学日。每年5月,这场科学盛宴总会如期而至。作为中科院打造的全国性公益科普活动,公众科学日活动已经走到第十七届。

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今天,面对公众对科学知识日益增长的渴求,科学大院正在创造更多能让公众与科学亲密接触的平台。

弥补曾经的遗憾

公众科学日走了17年,但它真正的起点,却要追溯到38年前。

1984年8月,中科院各科研院所接到了一封来自院部的通知——《关于建立研究所开放日制度的通知》。

通知中,中科院要求科研院所每年在建院周年日(11月1日)前后开放一次,每次开放3天左右。开放日活动上,研究所可以用图片、照片、实物等布置小展览室,用幻灯、录像或文字材料介绍研究所概况,并选择若干实验室供参观,此外,还可开展咨询服务、洽谈合作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社会各界对中科院工作的了解,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学术交流,推动科学技术知识的广泛传播。

1985年10月31日到11月2日,一向神秘严肃的中科院活泼生动起来。例如,中科院微生物所在活动开始前向社会各界发出上百封请柬,开放日当天摆出105种展品,迎来了全国130多个单位的175位客人。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不少研究所缺少展室、录像的硬件条件等原因,开放日活动仅办了两年便难以为继,建立研究所开放日制度的尝试也未能在中科院全院范围内继续下去。

这份遗憾藏在不少科学院人的心里。200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推动下,我国科普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科院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将科学大院里的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

2004年5月15日,搁置了近20年的开放日活动重新开启。与此前相似,活动吸引了来自企业界、科研界、教育界的关注,不同的是,参与的研究所多了起来,硬件条件比过去好了。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介绍,17年来,参与公众科学日活动的研究院所已经由最初的30多个发展到120多个。

实际操作探地雷达、体验光学实验秀、实地调查水环境微塑料分布……如今,公众不仅可以看到科普展板、出版物、全息影像,还可以近距离体验做科研的乐趣。

科苑大门常打开

公众科学日已经成为中科院的品牌科普活动。每逢公众科学日,中科院科研院所周边的餐馆常会生意火爆。参观者们中午吃完饭、歇会儿脚,便抓紧时间赶下一个“场子”。

即便是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线上开展的公众科学日也热度未低。周德进介绍,去年公众科学日期间,在线累计观看和阅读人次超过1亿。

为期两天的公众科学日,在广受欢迎的同时,也让中科院意识到,要打造更多平台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从2011年开始,国家科普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汇集众多高端科技资源的中科院提出打造“科普国家队”的目标和举措。

2011年,中宣部、教育部、中科院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提出做好科技宣传工作。2012年,中科院启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至今巡展足迹已遍布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并前往海外,在泰国、乌克兰布展,吸引约800万余名观众现场体验。2014年,中科院创建“格致论道”讲坛,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每月至少举办一场剧院式演讲活动。

2017年4月,中宣部、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力争达到每60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等目标。从2018年起,中科院不仅推出“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展示中科院的科学历史、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还与香港政府共同举办“香港青年实习计划”,为香港大学生提供直接感受前沿科学的机会。

在敞开大门做科普的同时,中科院也特别强调科学教育。“一件事不断往深入推进时,一定会有更高的目标。科学教育工作属于科普工作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有更高目标的科普工作。”周德进说。

2015年,中科院和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中科院陆续启动“求真科学营”、“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通过科教融合培育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为培育科学杰出后继人才铺路搭桥。

此外,中科院还出版了26种科普刊物,如《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天文》《科学世界》等,以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

国家队里的科普人

每年,公众科学日都会拿出最新的科技成果以飨公众,17年来,公众科学日在见证中国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中科院科普队伍的发展。

“参与公众科学日活动的科研人员、科普志愿者已经从过去的50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5000余人。”周德进说。

科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科普队伍的支撑。科普国家队的壮大,少不了科普人的付出。

在科学家云集的中科院,有一支特殊的兼职科普队伍。他们兼顾科技与科普工作,平日里做科研,每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各类科普活动和科学教育活动开始时,或是有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就变身为科普工作者。

1997年,中科院组织离退休研究员,成立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足迹遍布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500多个市、县;1999年,中科院成立科普云平台“中国科普博览”兼职科学家队伍,支撑科学大院、格致论道、格致课堂和科普融合创作等品牌科普平台的应用和服务;2002年,“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启动,依托这一平台,仅2020年,中科院就组织了近百位院士专家开展了200余场科普活动。

现如今,这支兼职科普队伍约有1300人,以院士群体和科研人员为主体,其中院士有150余人。

除兼职科普队伍之外,这些年中科院也形成了专职的科普队伍,约有200余名专职科普工作人员。同时,中科院还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约400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在5000余名科学家和科普人员的支撑下,科学大院的科普规模越来越大,这里的30余家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向公众常态开放,200多个野外台站、标本馆定期向公众开放,20多个大科学装置以及众多实验室不定时向公众开放。

相关文章

第九届LipidALL脂代谢会议(北京)第一轮通知

LipidALL脂代谢会议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税光厚研究员发起,至今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举办八届。丰富的会议主题与优质的会议内容数年来吸引了超过数万名各地科研人员参与其中,极大推进了脂质/代......

中科院学部回应《饶议科学》院士增选存行贿受贿问题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饶议科学”该文称:“中国科......

中科院道德委工作人员:希望饶议科学提供证据或线索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饶议科学”该文称:“中国科......

黄荷凤院士:最好的预防从生命源头开始

DNA究竟携带着什么?DNA序列信息如何解释复杂的生命活动现象?5月26日,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临床......

一次艺术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一次艺术家的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正如意大利现代艺术家洛伦佐·钦尼奇(LorenzoChinnici)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李......

中科院4集体、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4集体、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祝贺以上获奖集体和个人!......

中科大本科生共同一作发Nature!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三嗪框架聚合物膜内近无摩擦的离子传导(Near-frictionlessiontran......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大湾区开讲

4月24日,“科学与中国”走进大湾区暨深圳第十一届院士专家巡讲系列活动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幕,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高鸿钧通过视频向活动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26位两院院士出席......

中科院与河北省举行科技合作会谈

4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一行在石家庄会见了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并与副省长严鹏程等举行了科技合作会谈。张涛代表院党组感谢河北省长期以来给予中科院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近......

5年成为行业黑马,中科可控是怎样炼成的?

5年,对于高端制造产业意味着什么?在一些制造企业,5年的时间,可能仅够新增几条产线,或是完成一两次智能化升级改造,再或增加几种新产品的生产。位于江苏昆山的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可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