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9 10:11 原文链接: 科学家研究出解决非晶合金材料老化难题的新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晶态金属材料,非晶合金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但是,非晶态是一种复杂的结构无序体系,在能量上处于亚稳态。通常条件下,非晶合金会发生结构弛豫(Aging),这种时效作用使非晶合金的物理和力学性能都发生改变,如变脆、老化,这大大限制了非晶合金的大规模应用。如何克服非晶材料的弛豫、老化,一直是非晶材料面临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组试图通过表面喷丸、强变形和离子辐照等处理工艺,来解决非晶合金的老化问题。这些方法都能发挥一定的恢复(rejuvenation)作用,使非晶的某些性能如塑性变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研究组和剑桥合作的表面喷丸方法可大大提高非晶合金的塑性【Nature Mater 5, 857-860 (2006)】; 他们发展的一种简单室温缠绕法可以方便、有效地调制非晶中的流动单元浓度,实现非晶合金中的室温塑性变形【Phys. Rev. Lett. 113, 045501 (2014).】。但是,喷丸和离子辐照只能影响非晶合金表面的性能,强变形会引入大量的剪切带,这些方法无论是可操作性还是工艺成本,都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

  近年来,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发现,在非晶合金中存在一些纳米尺度的类似于液体的区域。和周围区域相比,类液体区域表现出较低的原子堆积密度,较低硬度和模量,较高的能态,容易剪切变形和容易流动等特性。结合这些研究结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汪卫华研究组提出了流动单元(flow units)模型来理解和解释非晶态物质的物理和力学问题,认为非晶合金中的流动单元类似晶态材料中的缺陷,其浓度、尺寸和能量的分布决定非晶合金的力学等性能,老化及其他特性,通过调控非晶合金中的流动单元,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改进非晶合金的力学等性能。这些工作对非晶合金性能及老化行为的调控及改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近,该研究组研究员汪卫华、白海洋和博士研究生鲁振与剑桥大学教授A. L. Greer领导的研究组,以及日本东北大学D. V. Louzguine-Luzgin 领导的研究组合作,发展了一种简单的非晶合金材料热循环处理工艺。该工艺将非晶合金在液氮或者液氦中浸泡几分钟,然后快速升温至室温并保持几分钟,如此多次循环。经过数十次循环之后发现,非晶合金整体能量升高,表现为非晶合金微分扫描量热(DSC)曲线晶化前结构弛豫放热峰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力学测试发现,热循环之后合金的硬度有明显降低;通过力学实验机压缩测量,热循环之后,合金的压缩塑性增加到7%以上,且表面剪切带的数量增加。通过动态力学测试仪(DMA)测量动态加载情况下非晶合金的损耗模量发现,热循环之后损耗峰的位置向低温区移动,且强度提高。这些结果都表明,经过热循环处理之后流变单元的数量显著增加,非晶合金的结构更加不均匀,使合金发生恢复效应,即经过处理的非晶合金抗老化能力大大增强。非晶合金抗老化能力增强的表现之一就是使得非晶在受力条件下,更多的流变单元能演化成剪切带,形变中更容易产生剪切带。非晶的宏观塑性形变主要由剪切带的数目决定,这样可大大提高非晶合金的宏观塑性。

  冷热循环抗非晶合金老化方法和离子辐照、表面喷丸、强变形等方法相比,具有非破坏、不改变形状、不限制样品尺寸、不产生剪切带等特性,更重要的是在工业上易于实现。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非晶合金的机械性能并且降低工艺处理成本,对非晶合金的工业化生产以及商业化应用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524,200–203(2015)上。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图1:非晶合金热循环示意图。循环温度均低于β弛豫峰温度,经过循环处理之后,合金内部flow units含量升高。

  

图2:热循环处理前后DSC曲线图。通过热处理之后,非晶合金发生恢复现象,且与循环次数相关。

  

图3:通过热循环处理之后,样品的屈服强度和硬度明显地降低。

  

图4:热循环之后,样品的压缩塑性得到提升。

相关文章

新型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材料制备成功

记者18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近期在高强高导耐热铝合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制备出强度、导电率及耐热性良好匹配的铝—锆—钪合金导线,在绿色铝、钛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实现......

两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通知

2024年1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通知,具体内容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发展改革委:&nbs......

既耐高温又增强度我国研发的这种合金国际领先

如何让超高温合金既耐高温又提升强度?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在超高温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博士后万义兴与程延海教授研发出一种具有超高温工程应用潜力的氮化物增强NbMoTaWHfN(铌钼......

赵振堂院士揭秘:大科学装置,科研领域的“超级航空母舰”!

“大科学装置决定着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上取得突破的能力,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以及‘航母战斗群’。”在11月3日举办的2023全球硬科......

历久弥新,见证科学——走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董先生。金属研究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

研究揭示HalfHeuslar合金YPtBi的非常规超导电性

拓扑量子计算可有效抵抗杂质、相互作用等的扰动,从而解决量子退相干与纠错的问题,实现容错量子计算。本征拓扑超导材料的超导态具有非常规的超导能隙结构,在晶体材料的自然边界可产生马约拉纳零能模式,是实现拓扑......

高性能金属基润滑耐磨损材料制备有了新思路

7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摩擦学课题组在新型润滑耐磨损高熵/中熵合金设计制备和性能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给出一种构......

国际科研团队研发可承受极端条件的合金

波兰华沙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参与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新的W-Ta-Cr-V-Hf合金。该合金为纳米晶体,难熔且具有高熵,极耐辐射,未来可用于核工业和航天工业中。科研人员表示,新合金的成分通过计算机模......

3D打印技术造出新型钛合金

包括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大学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将合金和3D打印工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钛合金,这种合金在拉伸下坚固而不脆。这项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突破,为在航空航天、生物......

起居、饮食、运动有讲究

立夏到来,气温渐升,万物呈现恣意生长之势。此时,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虫鸟活动繁多。这种气候物候的变化正反映着时节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阳气渐增,阴气渐减。阳气在春天时好比萌生的稚芽,到了立夏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