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26 08:15 原文链接: 科学时报:请给袁隆平们更多掌声

  中国农业部验收组9月19日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这项创新,可以说是粮食领域的“高铁”,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而袁隆平式的创新英雄和科研人员也应该得到更多的掌声。

  近些年,创新是一个被说来说去的词语,金融业创新很受社会关注,商业化的社会舆论也对金融精英青睐有加,对埋首于田间地头、实验室中的科研人员却关注不多。然而,相对其他行业的技术创新而言,传统农业创新需要科研人员更加努力工作,放弃更多物质享受,他们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传统农业技术创新,如小麦、玉米和水稻育种取得的进步,不仅会实实在在增加社会财富,还能增强人类社会抗御自然灾难的能力,掀起另一场革命。过去那种忽略传统农业、忽略农业创新的旧思维该打破了。

  上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曾在《增长的极限》中预言,人口会不断增加,而资源相对有限,总有一天人类的资源会达到极限,人类会养不活自己,社会将走向崩溃。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得更好,原因就是不断的技术创新,而农业创新对于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无疑起到基础性作用。可见,农业创新有助于稳定社会;放弃农业创新,人类社会的基石将会不再稳定,甚至文明的延续都会陷入风险,应验“增长的极限”式的预言。

  反观金融创新,则是一种与实体创新不同的创新,对人类总体的财富增加并没有好处。而且,过度进行金融创新、搞虚拟经济,本身就具有很大风险。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家越来越远离实体,热衷做资本运作,把钱用在炒作上,靠炒房来增值,虽然让自己获得了10倍增值,但人类整体的幸福没有任何提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泡沫。美国就是典型的例子,过度的金融创新虽然增加了虚拟财富,却最终因为泡沫破灭而让全球经济步入低谷。

  由于耕地相对较少,中国的粮食安全一直存在很大问题。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中国必须思考单位产出,除了袁隆平教授改善粮食品种的努力,农业科研工作者还有各种创新。例如,笔者在寿光考察时发现,为了提高产量,当地让西瓜等瓜果上架,原本匍匐在地上的秧苗被“请上”高达两米的支架,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大大增加,总产量因而提高,这种创新同样值得鼓励。与中国相比,欧美国家是主要的国际粮食出口者,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太多影响农场主利益,所以一直不鼓励农民种地,对研究高产作物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可见,不断进行各种农业创新,不仅是改善我国粮食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在粮食市场摆脱欧美束缚的重要途径,对它的认识应该上升到战略层面。

  中国一直有农业创新的传统,唐代时就是世界单产最高的国家,现在一些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内的全年产量也超过美国。不过,农业等基础创新今天却成为不受重视、不被追捧的对象,大众媒体和舆论仍然喜欢追捧那些在虚拟经济方面取得成就的英雄,给实体创新的掌声太少了。粮食生产不能靠别人,在水土资源有限的中国,生产更多的粮食是压倒一切的。虚拟经济当然重要,但是只有实体经济作支撑才会发挥作用。袁隆平们所进行的这些关系老百姓口粮安全的技术创新,应该得到更多经费、更多支持。

相关文章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习近平主席为科技交流合作指明方向

“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在会场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阐明了当前科技创新之于人类和平和发......

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学习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

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杭州开幕

7月26日,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杭州开幕,众多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成果集中展出。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下一步,工......

如何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完善绿色消费促进政策,激发绿色消费潜力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37.3%;限额以上单位低能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20%。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绿色消费持续扩大,......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后来居上”,建设科技创新强国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开始量产,这一突破性创新将造福大量患者。利用人体组织中某种原子核在磁场下的共振现象,隔着皮肤对病灶进行“摄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医学领域。但长......

创新潮涌燕赵大地——河北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7月的燕赵大地,绿意蓬勃,活力奔涌。工地上、车间里、码头上……一个个怀揣梦想的人,一幕幕火热的生产图景,共同构成了河北省这个夏天最美的音符和乐章。7月17日—22日,科技日报记者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国务院新闻办7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上半年,主要知识产权指标运行平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知识产权在支撑国家创......

平台企业创新引领赋能实体经济

在芯片、自动驾驶、新能源、农业等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平台企业创新引领赋能实体经济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调研了解平台企业发展情况,梳理了一批典型投资案例。从调研情况看,平台企业持续加......

努力在创新中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1995年,我国第一辆电动汽车“远望号”诞生。20多年后的2022年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辆。17个月后,伴随着一辆广汽埃安昊铂GT纯电动轿车缓缓驶下生产线,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