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9 15:32 原文链接: 科技“尖刀连”如何率先突围?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机关最大的一间会议室里人挨着人,要是来晚几分钟,可能连座位都找不到。

  会议室里坐着的,可能是中科院最为精锐的科研“部队”——20个卓越创新中心的负责人,带着各自中心的建设经验和阶段成果,在这里进行分享和交流。

  卓越创新中心被誉为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中的“尖刀连”,中科院对其寄予厚望。这也让现场的气氛颇为严肃,每个人都知道,今天开的,绝不是那种一团和气、其乐融融的学术会议。

  卓越中心 追求卓越

  2014年,在“率先行动”计划的框架下,中科院启动了科研机构分类改革计划。该计划提出,在中科院下属的研究单位,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类类型,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

  其中,卓越中心的建设瞄准基础科学的前沿方向和重大问题,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择优支持一批有望5~10年达到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同时,卓越中心还需要结合中科院3所大学的建设,推进科教融合、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方面的相关工作。

  这当然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不过,在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看来,卓越中心筹建以来,在科学家们共同努力下,各中心统筹协调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还是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例如首批成立的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几年来凝聚产出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科研人员提出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时代与方式的新模式,改写了国际上的传统认识;还取得了青藏高原古高度的新认识,深化了“走出西藏”的理论等。

  而在大气污染形势最严峻的2012~2013年成立的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则在几年里承担了各种重大及人才项目80项,8份政策建议得到政府采纳。“这两年大气污染形势明显好转了,我想我们这个卓越中心,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说。

  蒲慕明那里,没有“铁饭碗”

  “要建设好卓越创新中心,体制机制怎么设计,特别重要。”

  贺泓的体会,许多卓越中心的负责人都感同身受。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可能是20个卓越中心中学科交叉最多、涉及单位最多的一个中心,它由中科院院内18家单位、院外21家高校、医院、企业共建而成,从脑科学的基础研究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跨度非常大。

  “大家的领域相差非常大,用的语言不一样,过去的背景也不一样,交流也非常困难。”该中心主任、中科院外籍院士蒲慕明坦言,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心有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去推动科研人员的融合。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中心设计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制度,如启动了双导师研究生制度,研究生必须在两个领域的实验室各呆3~9个月,两个导师同时指导一个合作项目;中心成员每年需要在其他共建单位“蹲点”两个星期以上,工作内容包括开课、讲座和实验,为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交流平台和氛围。

  同时,中心还改革了评审、晋升机制,连续两年评估得到第三档的人暂停津贴,要求其进行整改。“这种进退机制是为了防止有人进来之后出不去,而新人又进不来。”蒲慕明说,“考核标准也不是看你出了多少篇论文,而是看你对学科有没有重大贡献,对交叉融合的推进有多少投入。”

  对于这样的做法,中科院副院长张涛也表示赞同。在他看来,既然卓越中心要做成“尖刀连”,规模就不能贪大,方向要少而精。“对于卓越中心,不主张‘摊大饼’。中科院不会再去量你‘青藏高原’的面积有多大,而是要看‘青藏高原’上能冒几个尖尖,希望能再出现一些‘珠穆朗玛’。”

  “‘尖刀连’就得准备有牺牲”

  截止到2018年9月,中科院已正式筹建了20个卓越创新中心,其中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等13个中心已进入正式运行阶段,而生态环境科学卓越中心等7个中心也已处于筹建待验收阶段。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听完全部20个中心的报告后认为,这些卓越中心代表了中科院在基础前沿领域最精锐的力量,几年来,它们初步完成了中科院机构改革的初衷,面向基础前沿科学,出了成果,也出了人才。

  多年前,美国科学家曾开展过一项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研究项目,由于难度太大,最后失败了。但参与这个项目的科学家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倒一直活跃在科学界,有的成了很有名的教授,有的还担任了大学校长。

  这个案例让侯建国印象深刻。他坦言,在中国,虽然大家都在提宽容失败,但深究起来,真正“失败”的项目却很少,一些项目从定目标开始就“留一手”,以确保验收时一定能够合格。

  “其实,基础研究是有风险的,而且越是重大的科学问题,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他说,“中科院的卓越中心既然要做‘尖刀连’,就意味着要打攻坚战,要去硬碰硬,要准备有牺牲。”

  侯建国希望,各个卓越中心都能瞄准科技前沿,加强重大科学问题和目标导向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可以去提出一些看上去有可能失败、或者做不成的题目,“我们会对这些项目在条件和人员给予特殊的考虑和支持”。


相关文章

李强考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要求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财联社11月1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14日至16日在黑龙江、吉林调研。在吉林,李强走进长春金赛药业、长光卫星公司,详细了解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勉励他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

第九届LipidALL脂代谢会议(北京)第一轮通知

LipidALL脂代谢会议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税光厚研究员发起,至今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举办八届。丰富的会议主题与优质的会议内容数年来吸引了超过数万名各地科研人员参与其中,极大推进了脂质/代......

中科院学部回应《饶议科学》院士增选存行贿受贿问题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饶议科学”该文称:“中国科......

中科院道德委工作人员:希望饶议科学提供证据或线索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饶议科学”该文称:“中国科......

黄荷凤院士:最好的预防从生命源头开始

DNA究竟携带着什么?DNA序列信息如何解释复杂的生命活动现象?5月26日,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临床......

一次艺术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一次艺术家的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正如意大利现代艺术家洛伦佐·钦尼奇(LorenzoChinnici)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李......

中科院4集体、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4集体、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祝贺以上获奖集体和个人!......

中科大本科生共同一作发Nature!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三嗪框架聚合物膜内近无摩擦的离子传导(Near-frictionlessiontran......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大湾区开讲

4月24日,“科学与中国”走进大湾区暨深圳第十一届院士专家巡讲系列活动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幕,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高鸿钧通过视频向活动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26位两院院士出席......

中科院与河北省举行科技合作会谈

4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一行在石家庄会见了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并与副省长严鹏程等举行了科技合作会谈。张涛代表院党组感谢河北省长期以来给予中科院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