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21 17:06 原文链接: 科研团队在沸石分子筛高效捕集二氧化碳研究获进展

  由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教授王军、周瑜领导的科研团队与浙江大学教授邢华斌课题组、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颜宁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大科学装置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谱仪、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实验站和正电子研究平台等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成果文章,以《自成型含铁丝光沸石单块用于二氧化碳筛分》为题,于7月16日发表在Science上。

  王军课题组最新合成的沸石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应用中获得进展,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所得杂原子丝光沸石单块可以直接作为自成型吸附剂,表现出迄今最高的二氧化碳体积吸附容量和分离效率。它对氩气、氮气以及甲烷表现出良好的分子筛分能力,具有优异的抗水汽性能,实现了对燃烧后、沼气以及天然气纯化等体系中二氧化碳的高效吸附分离(图1)。

  杂原子沸石精细结构的解析是该领域的难题,常规方法难以精细解析杂原子(尤其是含轻元素和相邻元素)的局域结构。中子衍射具有高穿透能力、高分辨率、无损等优点,可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结构的材料。利用中子对轻元素和相邻元素非常敏感的特性,该研究通过中子衍射进一步确定了杂原子沸石的精细结构信息(图2),这对于深入认识材料的构效关系和吸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能够精细表征原子的近邻关系,具有分辨率高、适用性强等优点,而正电子湮没谱(PAS)对测试超微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针对杂原子沸石精细结构的解析面临的常规氮气吸附实验难以测定孔径在3.8 nm以下的孔道结构的难点,该研究通过PAS(图3)和XAFS谱(图4)深入研究了杂原子沸石中超微孔结构和杂原子铁的状态,也为杂原子沸石精细结构的解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工作被认为是碳捕集领域的重要进展,开拓了杂原子沸石分子筛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新应用。

图1.(上)杂原子丝光沸石一维孔道筛分CO2、Ar、N2和CH4的示意图。(下)气体吸附分离性能:(A)298 K时CO2体积吸收量;(B)CO2/N2:15/85和CO2/CH4:50/50 二元混合物在1 bar和298 K下的CO2/N2和CO2/CH4分离选择性;(C-E)CO2/N2(CH4)穿透曲线;(F)2-床VSA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和(G)ASPEN模拟结果


图2.在CSNS的GPPD获得的含铁丝光沸石的中子衍射图谱


图3.在正电子研究平台获得的含铁丝光沸石的PAS谱图


图4.在同步辐射(BSRF)获得的含铁丝光沸石的XAFS谱图

相关文章

同步辐射技术助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化桂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团队工通过撰写综述论文,介绍原位/工况同步辐射分析技术在CO2/CO还原反应中跨尺度应用。相关文章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综述总......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名称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索引号000014672/2024-00149分类应对气候变化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生成日期2024-04-12文号公告20......

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研究有了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碳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思路!低浓度二氧化碳实现直接电解转化

二氧化碳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和研究员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

研究实现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和研究员王集杰等在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替代性蛋白质或为碳减排开辟新天地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质取代50%的动物产品,可以腾出足够的农业用地生产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当于今天的燃煤发电),同时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

催化组合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纤维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可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