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8 15:44 原文链接: 突触受体运动:发现记忆重现的新方法

  神经元细胞利用总数超过1000万亿的突触实现快速交流,这些微小的结构只有一根头发宽度的十分之一,但信息传递过程却极为复杂。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适应神经元活动并做出反应的能力,科学界认为这一过程是记忆和学习的重要功能组成。

  突触水平的神经递质受体是神经信息传导的关键。几年前,本文课题组曾发现神经递质受体并不像人们想象的一直静止,而是处于持续兴奋状态。他们认为,通过神经元活动控制这种兴奋,调节突触中给定时间内受体的数量能调整突触传递的有效性。

  这项新研究让参与的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了信息在大脑中的基本储存机制。

  科学家将基于化学、电生理学、高分辨率成像的各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开发了一种阻止受体运动的方法,以便研究固定化对大脑活动和学习能力的影响。证据表明,受体运动对强烈神经活动引发的突触可塑性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还探讨了突触可塑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先教会老鼠识别一个特定环境,然后让老鼠的受体运动停下来,老鼠获取这种储存记忆的能力就被阻断了,从而证实突触可塑性对学习和记忆的直接影响。

  储存记忆标准化测试激活了大脑的“海马”区。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尝试从大脑其他区域寻找是否存在同样的机制,以及是否可以应用于其他学习形式。在技术层面,他们将开发可逆的和光敏的固定化受体的新方法,以便能更方便地控制。

相关文章

Nature:大脑神经递质转运体VMAT2的转运及药物抑制分子机制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姜道华团队,联合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团队,运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重构出囊泡单胺转运蛋白VMAT2处于不同构象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VMAT2......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的特殊受体

引起COVID-19的SARS-CoV-2病毒会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或许就与2019年出现的已知会引起轻度季节性感冒的其它冠状病毒形成了对比,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何一种冠状病毒对人类所......

我国科学家成功探测人工神经元突触的量子成像

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制备了基于二氧化钒相变薄膜的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探测了神经元突触在外部......

生物传感器研究新进展,为动物体液中代谢物检测提供新思路

游离氨基酸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小分子氨基酸。特定种类或多种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可用于动物机体营养和健康状态的评估,指导精准营养供给。赖氨酸与色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是动物限制性氨基酸,并可作为多种疾病的生物标......

脓毒症脑病研究新发现

脓毒症脑病是指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脓毒症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意识状态的改变,包括注意力下降、昏睡、谵妄和情绪异常等。既往研究发现,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

章鱼胺:大脑SOS信号在神经退行性中起关键作用

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西北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无脊椎动物中主要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经递质章鱼胺(octopamine)是如何与哺乳动物大脑中的其他细胞......

3016个神经元和54.8万个突触,首张昆虫大脑图谱绘就

图片来源:EyeofScience/SciencePhotoLibrary科学家绘制了第一张完整的昆虫大脑图谱,包括所有神经元和突触。这是理解大脑如何处理感官信息流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里程碑式成就。相关......

中美科学家联手解析出整个阿片类受体家族的三维结构

在继续努力改进阿片类止痛药的过程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低温电镜技术解决了整个阿片类受体(opioidreceptor)家族与其天然的肽结合的详细结构。他们......

武大首次揭示蝙蝠MERS相关冠状病毒受体

2022年12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严欢研究组在病毒受体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标题为《MERS冠状病......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激肽A激活神经激肽2受体的分子机制

神经激肽(neurokinin)是一类神经肽,在炎症、疼痛伤害感受、上皮细胞分泌和增殖等发挥重要作用,普遍分布在哺乳动物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团队在《Cell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