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6 09:40 原文链接: 粮食粘度测定仪对萌芽未破皮小麦粘度的测定

     不完善粒指标包括发芽粒是小麦标准之一,对其的定义是:芽或幼根突破种皮的颗粒。但是,在小麦日常检验中,胚部突起已萌发了芽,但是芽未突破种皮的现象。只要去掉种皮就能看到已经发出的萌芽了,这种小麦在收购过程中时常有争议。这就需要对该类种子的性质比如说粮食粘度等于正常的小麦进行试验对比,从而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对于小麦粘度的测定可以使用粮食粘度测定仪进行测定。
  
  1998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北京市遇到几十年未见的阴雨天气,总降水量是常年的1.5倍,而总日照时数仅为正常年份的60%~70%,湿度大大高于往年,形成较多芽未突破种皮的小麦。针对这种芽未突破种皮的小麦,我们对1998年收购的京核3号小麦做了对比试验,旨在发现芽未突破种皮的小麦品质的变化以及对储存的影响,从而在粮食收购中遇到这种问题时引起重视,并为有关部门对发芽小麦标准的判定提供参考。
  
  小麦发芽是由对水分的吸胀作用开始的,随后其物理状态发生变化,体积增大,种皮破裂,长出幼根、幼芽,其所需结构材料由胚乳储藏物质的水解供给。A-淀粉酶降解已糊化后的淀粉,生成大量糊精和葡萄糖,使淀粉一水悬浮液的粘度明显下降,通过粮食粘度测定仪的分析,其粘度下降的幅度与小麦粉中A-淀粉酶活性成一定正比关系,其原理与降落数值相似。
  
  通过粮食粘度测定仪的测定分析,A-淀粉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密切,小麦粉一水悬浮液加热后,温度渐渐上升,由于淀粉刚开始时没有糊化,所以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作用不大。当温度上升到淀粉糊化温度后,淀粉开始糊化,酶的降解作用明显上升,使淀粉糊的粘度下降。如果小麦粉中酶的活性强,粘度下降明显;相反,酶的活性低,粘度下降不大。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正常小麦的平均粘度是4.OS,芽未突破种皮小麦的平均粘度是2.8S,而发芽小麦的酶的活性强,粘度下降很快,平均粘度只有0.95S,发芽小麦、芽未突破种皮的小麦,因开始淀粉酶含量高,部分淀粉已开始水解,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水解进一步进行,造成粘度进一步下降。结果表明芽未突破种皮小麦与正常小麦之间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