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8 17:00 原文链接: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型号:Lambda 750 S型
  生产厂家:美国 PerkinElmer (美国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       附件:60 mm积分球;6度角相对镜反射附件;8池架联动液体池。
 
  主要技术指标:
   1 带宽(分辨率):0.17 nm–5.00 nm以 0.01 nm的间隔连续可调。    2 杂散光 :0.0001%T, 在 220, 340, 和370 nm 按ASTM E-387法测量。    3 波长精度:±0.15 nm    4 波长重复性:< 0.06nm
   5 光度计精度:± 0.0006 A   (Double Aperture Method ,0.3 A)    6 光度计重复性:≤ 0.0004 A    7 基线
    7.1 基线漂移:≤ 0.0002 A/小时 (500 nm, 0A)     7.2 基线平直:±0.0008A (200 nm – 850 nm)    8 噪声:<0.00005 A(0A,500 nm均方根)    9 波长范围:      积分球:200~2500nm
 
  原理及应用:
  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光的吸收所产生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及吸收程度,可以对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
  可检测块体及粉末样品在200~2500nm范围内的透射率、反射率及吸收曲线;   可检测建筑玻璃、汽车玻璃、光学镀膜等材料在200~2500nm范围内的相对镜反射率;   可采集液态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曲线,用于样品的结构定性分析及成分的定量分析。   样品要求:
  1 块体:样品尺寸:30mm×30mm,最小:15mm×25mm。   2 粉末:要求5g以上。
  3 液体:参比溶液:8mL, 样品溶液:4mL。

相关文章

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在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理论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郑小燕副教授和材料学院石建兵副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Francisco教授合作,在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染料理论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woke......

科学家改进整合紫外激光解离的时间分辨质谱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方军团队发展了整合紫外激光解离的时间分辨质谱法,实现了对氨基酸位点突变引起的靶蛋白稳定性和动态精细结构的表征,为研究靶蛋白氨基酸突变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技术。相......

1120万,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发布仪器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10号)等有关规定,现将本单位2024年03月采购意向公开如下:序号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

关于提名和推荐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发布关于提名和推荐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候选人的通知。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及相关单位: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计划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届奖励的申请、提名和评选工......

160.95万元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一项中标结果公布

近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谷物烘干与储藏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项目06包中标结果公布,本次中标项目包括荧光分光光度计、流变仪、元素分析系统、食品氧化性测定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标金额共160.9......

近红外光驱动的分子凿岩锤:治疗癌症的突破

以下是对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译:使用于医学成像的荧光合成染料类别,嵌入在癌细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动,诱发坏死。由于整个分子的振动持续时间不到一皮秒,这些振动的氨基青黄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浓度下干扰事物的运作......

近红外光谱在化工行业应用的新进展”线上技术讲座通知

为响应科技部、中国科协等各部委“科技服务团”的各项工作安排,提高广大科学技术人员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技术水平,掌握前沿行业信息、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平台拟定于2023年11月9日举......

仪电分析:专注研发赛道,铸魂科技进步

近日,“analyticaChina2023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上海国家展会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外超1200家参展企业及合作单位参加本次展会。本次展会就实验室建设、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诊断、转化医学......

美谱达:质量至上,锐意创新,励志为分析行业做出贡献!

近日,“analyticaChina2023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上海国家展会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外超1200家参展企业及合作单位参加本次展会。本次展会就实验室建设、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诊断、转化医学......

我所实现低毒性量子点近红外上转换与太阳光合成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光至可见光的上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太阳光合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