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人们能探测到的恒星尺度最剧烈的爆发现象,是宇宙中最为极端的天文现象之一,是宇宙中最为极端的天文现象之一,其辐射出来的光子在宇宙中要穿越几十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伽玛暴爆发阶段的辐射一般被称为瞬时辐射,而爆发结束后在更低能段(如X、光学、射电)持续更久的辐射一般称为余辉。不同伽玛暴的瞬时辐射持续时间不同,1993年,科学家统计发现,根据持续时标伽玛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长暴,典型持续时标为~20秒;另一类是短暴,持续时标短于2秒。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相当部分的短暴可能来自于双中子星或者黑洞—中子星系统的并合,而长暴来自于质量约为数十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死亡。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计算发现,“双中子星或者是黑洞—中子星并合过程”将会发出强烈的引力波辐射,是来自宇宙深处最重要的引力波辐射源之一,因而也成为现代引力波探测器如LIGO等的最重要观测对象。短暴由于其可能的“双中子星或者是黑洞—中子星并合过程” 起源也越来越受到引力波研究界的重视。由于LIGO等探测器的灵敏度仍然较低,目前引力波还没有被直接探测到。对发生在宇宙深处的短暴,引力波辐射信号(与距离成反比)更弱,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引力波辐射信号的理论计算以及探测的前景估计。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相信“短暴是自然界最强的引力波辐射源之一,但只有借助未来的引力波直接探测结果才可以得到引力波辐射信号”。正因如此,国际上尚没人试图从现有的短暴电磁辐射信息中证认引力波辐射迹象。

  最近,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范一中、吴雪峰、韦大明三位研究员另辟蹊径,指出与传统认识不同——现有的短暴的电磁辐射中已可证认引力波辐射信号。他们工作的研究对象是“一些短暴中的持续约100秒左右的平台状的X射线余辉辐射”而不是短暴的瞬时辐射。黑洞和中子星合并一定会产生黑洞,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解释“平台状的X射线余辉辐射”。2006年,Gao & Fan以及Fan & Xu提出两颗中子星并合后可能形成一颗自转周期约1毫秒并且具超强磁场(1E14高斯以上)的中子星,通常谓之为毫秒磁星。毫秒磁星的磁偶极辐射很强,可以产生“平台状的X射线余辉辐射”或其它新的辐射信号。

  最近,Rowlinson等人系统地研究了Swift卫星探测到的短暴X射线余辉,发现磁星模型能解释约一半的事例。但是,他们得到的这些磁星的自转周期一般远大于1毫秒(对应的转动能远小于通常认为的1E52-1E53 erg),这和双中子星并合模型不吻合;另外如此慢的自转也不足以有效抵抗引力塌缩,导致磁星很难存活达百秒,与观测也不一致。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只有极小一部分磁偶极辐射的能量转化为了多波段余辉辐射,绝大部分磁偶极辐射能量被注入到双子星合并过程中抛射的外流物质中,这将显著提高外流体的动能。在该情形下,人们将探测到非常明亮的外流体正向激波光学、射电余辉辐射,但绝大部分短暴的光学、射电辐射都很弱,不支持该假设。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毫秒磁星的转动能主要被引力波辐射带走,如果该磁星在垂直于自转轴方向上的椭率达到~1%。而双中子星合并诞生的磁星内部的环向磁场可能强达1E17高斯并且是各向异性的,这可以导致~1%的椭率。基于这些依据,范一中、吴雪峰、韦大明在国际上首次指出,现有的短暴数据中已经存在着引力波辐射的迹象,并预言“慢转中子星的最大引力质量约为2.2-2.3倍太阳质量”,该值与现有的天文观测结果自洽。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以及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相关论文已经被《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 D)在线发表。

相关文章

关于部分脉冲星后随测时研究获进展

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发生超新星爆发而形成的产物之一。脉冲星具有原子核的密度,是宇宙天然的极端物理实验室。它的超强引力场为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独特条件。脉冲星测时可以准确测量其自转......

日本核污染水已经排放您知道核污染水的检测设备与检测公司有哪些吗?

近日,关于日本和污水排海问题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政府于8月22日宣布,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将于24日起开始排入太平洋。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反对呼声,执意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这一决定引发了......

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和引力波信号的共振探测高度可行方案

基于现有地球轨道高精度星地/星间测距、测月系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引力波实验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轨道共振效应,实现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引力波信号有效探测的高度可行方案。该方案整合现有测距、测......

国际科学家团队公布引力波背景辐射划时代发现

有一种东西,你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它,但你周围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的身体,都因它慢慢地缩小和扩大。这是穿过我们星系的引力波产生的奇怪时空扭曲效应。经过15年的数据收集,现在,科学家们第一次“聆听”到了在宇宙......

“中国天眼”“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中国天眼”(FAST)再度迎来重大突破。利用FAST观测数据,我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6月2......

国际科学家团队公布引力波背景辐射划时代发现

有一种东西,你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它,但你周围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的身体,都因它慢慢地缩小和扩大。这是穿过我们星系的引力波产生的奇怪时空扭曲效应。经过15年的数据收集,现在,科学家们第一次“聆听”到了在宇宙......

加强辐射环境检测,践行“一线工作法”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近日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学思想”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赴秦山核电科技馆开展现场学习。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

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6月29日,由中国科......

2023年度中科大申报同步辐射联合基金项目的通知发布

各有关单位:同步辐射联合基金由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与科研部于2009年共同设立,旨在促进我校科研人员依托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开展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先进技术类的探索及协作开发。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