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7 17:21 原文链接: 肿瘤药物“纳米时代”来临,改善肿瘤患者生存状况

  纳米药物是粒径在1-100nm的药物或药物载体的总称。众所周知,肿瘤具有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即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由于肿瘤细胞新生内皮细胞不连续性,粒径小于200nm的粒子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大量研究表明,将化疗药物(紫杉醇、喜树碱等)包载于纳米载体中可5-10倍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这种基于纳米药物粒径及EPR效应的靶向称为被动靶向。

  11月11日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Reviews Cancer》在线发表文章,聚焦当下肿瘤治疗领域研究正热的纳米药物。该文章不仅对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而且深入分析了其研究以及临床实验中存在的难题。

  纳米药物是粒径在1-100nm的药物或药物载体的总称。众所周知,肿瘤具有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即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由于肿瘤细胞新生内皮细胞不连续性,粒径小于200nm的粒子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大量研究表明,将化疗药物(紫杉醇、喜树碱等)包载于纳米载体中可5-10倍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这种基于纳米药物粒径及EPR效应的靶向称为被动靶向。

  当然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优势不局限于它的粒径,在纳米粒表面偶联肿瘤特异性亲和配体,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被称为主动靶向。靶向性的配基可以是小分子、抗体、核酸、肽段、多糖等。

  纳米药物的制剂材料主要是一些脂质体,聚合物胶束以及一些新型的磁性纳米材料。文中介绍纳米药物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增加药物疗效,减少毒性;(2)靶向递送药物到组织或细胞;(3)增加药物体内外的稳定性;(4)实现药物的缓控释放;(5)可应用于递送生物大分子药物;(6)联合药物递送,克服耐药性等。

  随着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发展,纳米粒不再局限于作为传统化疗药物的载体,成为了基因药物非病毒载体的代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纳米载体在新型抗癌药物递送过程中彰显了巨大潜力,包括分子靶向制剂、反义核苷酸,小干扰RNA(siRNA),信使RNA和DNA寡核苷酸抑制剂等。同时,它在肿瘤热疗以及免疫疗法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各种各样的纳米药物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越来越多可喜的实验成果,它仍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纳米药物的药效受材料种类及其物理特性(粒径大小、形状、表面电荷、弹性等)、靶向配体种类、密度影响。当一个纳米药物进入人体的生物循环系统,人体中的各种蛋白立刻会吸附到它的表面,改变它的电荷特性和粒子的稳定性。例如,调理素“绑定“到纳米粒上,可以触发单核吞噬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功能,使药物”隐身“失活。同时药物表面的靶向配体也可能会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变性,从而失去定位功能。另外,EPR效应就像现在颇有争议的肿瘤基因靶向药,是具有个体差异与特性的,这些都是科学家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文章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纳米药物可以从抗体研究中得到很多新的启发与策略。例如,高亲和力的抗体在靶向治疗中的效果没有争对同样抗原的低亲和力抗体治疗效果好,这是因为高亲和力的抗体虽然与目标结合更紧密,但是这样就阻止了它的组织渗透,而低亲和力的抗体则在组织中渗透得更深。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纳米药物。

  最后作者列出了纳米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几大挑战:(1)可控和可再生的纳米粒合成方法的研究;(2)完备的临床评价和监测系统的建立;(3)实行良好的生产管理规范(GMP),实现基础研究到临床产品的过渡,以及随后的商业化生产。

  虽然当下很多肿瘤治疗纳米药物都处于临床实验阶段,距离它真正的成熟仍有一段路要走,但是这是和以往所有科技进步的技术和产品一样所必经的考验。

相关文章

纳米药物搭上细菌顺风车战癌王

许多胰腺肿瘤就像堡垒,周围环绕着密集的胶原蛋白和其他组织基质。这些组织可保护肿瘤并帮助它们免受免疫疗法的打击,从而导致免疫疗法对“癌王”胰腺癌束手无策。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团队利用细菌渗透到......

纳米药物“搭上”细菌“顺风车”战“癌王”

许多胰腺肿瘤就像堡垒,周围环绕着密集的胶原蛋白和其他组织基质。这些组织可保护肿瘤并帮助它们免受免疫疗法的打击,从而导致免疫疗法对“癌王”胰腺癌束手无策。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团队利用细菌渗透到......

研究提出适用中国人群肿瘤突变负荷检测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管理与数字健康研究团队与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思想的数据特征与检测策略动态适配的肿瘤突变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元学习框架,根据测......

医疗团队最新发现可精准杀伤肿瘤细胞

4月30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肝肿瘤内科王鹏团队注意到了一种通过基因改造后的新型药物——溶瘤病毒。其能够在肿瘤组织内选择性复制,从而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或导致肿瘤细胞裂解,而对正常组织......

荒唐!捏造113个数据NatNeurosci论文被认定数据造假

肿瘤自主神经支配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2019年7月8日,日本冈山大学AtsunoriKamiya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Neuro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Geneticmanipulati......

瞄准高危实体肿瘤,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开展临床应用

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于2023年6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截图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率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临床应用,这一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团队自主......

儿童多发的肾脏肿瘤如何自查?

在人体腰部两侧后方有一对器官,状似拳头大小的扁豆,重约300克,民间俗称“腰子”,实际上就是肾脏,也被称为“不一般的过滤器”,因为它为人体周身的血液净化、血压调节、尿液产出、激素分泌、神经支配和骨骼发......

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新机制

中新网4月23日电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研究组联合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免疫》(Immunit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25-Hydrox......

少见、罕见驱动基因靶向药物研发取得新进展

成功识别少见靶点为肺癌患者等带来了希望。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15日表示,精准识别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尤其是那些少见的靶向基因,是治疗的关键。周彩存教授表示:“尽管这些基因的发生率低......

肿瘤治疗新突破!复旦团队发现全新免疫检查点

4月12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许杰课题组发现CD3的首个配体CD3L1(或ITPRIPL1),揭示了CD3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与睾丸免疫豁免中的关键作用,表明CD3L1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全新靶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