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6 15:49 原文链接: 董晨院士:弘扬科学家精神维护科学道德

  对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院士是个至高的荣誉。

  11月22日,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公布了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2019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

图片.png

  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另外,2019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名,其中有3位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会上,新当选院士签署了院士承诺书,承诺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正确行使院士权利,履行院士义务,珍惜院士荣誉,发挥明德楷模作用;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科学技术队伍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扬优良学风,普及科学知识。

  颁发院士证书之后,新当选院士在发言时表示,将恪守科学道德,提携后辈人才,在本职科研工作中,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先锋。

  “接过院士证书,我既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这是一个重新出发的起点,作为一名科学家,要不忘初心,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董晨院士看来,中科院院士有责任把端正学术道德和学风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虽然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需要关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这关系到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在祖国科技发展最好的时期,能够参与到国家建设,经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倍感自豪。我是在国家的精心培养和支持下成长起来的,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由衷地感谢伟大的时代,感恩亲爱的祖国。”来自化学部的吴骊珠院士表示,一定会保持科学家本色,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恪守科学道德,大力培养和提携青年人才,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来自地学部的王赤院士用了“感恩、责任、珍惜”6个字描述他当选院士后的感受。致力于空间科学研究的他表示,得到院士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自己一定不忘发展空间科学的初心,切实担起建设空间科学强国的责任,戒骄戒躁,兢兢业业,为把我国建设成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加速突破,使得信息技术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作为信息技术科学部一员,我将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加强国家信息科技供给,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信息技术科学部的冯登国院士掷地有声地说道。

  “院士不仅仅是个称号,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我们在各个方面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做出更好的成绩,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来自数学物理学部的张继平院士庄严承诺。

  在总结发言时,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院士指出,新当选院士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大家庭的一员,要继承和发扬学部优良传统,珍惜院士荣誉,以实际行动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维护科学道德的表率。他强调,新当选院士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以当选院士为新的起点,继续攀登科技高峰,发挥好学术引领作用,做科技创新的奋力开拓者。

相关文章

2022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启动

9月11日,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2022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已于近日全面启动。今年宣传月紧紧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开展三大类十余项活动。主要包括:精心组织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全面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065.shtm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11日向媒体发布消息......

董晨院士:弘扬科学家精神维护科学道德

对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院士是个至高的荣誉。11月22日,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公布了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2019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新当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守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是主席团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在主席团的领导下负责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违背科学道......

去年逾250万人次接受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教

6月6日,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部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包括多名院士专家,在京百余位高校的校(院)长和科研院(所)长在内共计......

徐匡迪:科学殿堂不容玷污

论文署名缺乏规范是当前学术界的一大痼疾。唐春成绘良好科学道德风尚的形成需全社会付出努力。李二宝绘徐匡迪简介徐匡迪院士是冶金领域著名的科学家,是我国喷射冶金技术的开拓者,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

杨乐:科学道德建设关系到中国学术界的未来

——全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系列报道之二10月6日下午3点,91岁的师昌绪走进北京蓝旗营附近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和中国科协及教育部的工作人员一起讨论自己一周后在“全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

杨叔子: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底线

“科学研究不能失去诚信。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学术不端归根到底是要讲诚信。”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湖北省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表示,诚信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底线。杨叔子引用《中庸》里“......

杨福家:要做个诚信的人

在近日举办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与学生们分享了几个亲身经历的关于“诚信”的故事,并反复告诫学生要诚信。近日,为了加强上海地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

李曙光何传启:科研诚信入教材补科学道德短板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译的《科研诚信》一书,将成为众多高校科研诚信课程的教科书,第一版印刷定数就突破了3万册。这本书详细讨论了师生关系、署名与同行评议、合作研究、科学记录保存等科学道德规范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