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需求的激增,引发了对储能电池的高需求,但电池本身并不总是可持续性的。

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来源——蟹壳制造出了一种具有生物可降解电解质的锌电池。相关研究9月1日发表于《物质》期刊。

“大量电池正被生产和消耗,这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聚丙烯和聚碳酸酯分离器,需要数百年或数千年才能降解,增加了环境负担。”论文通讯作者、美国马里兰大学材料创新中心主任胡良兵说。

电池使用电解质使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穿梭。电解液可以是液体、糊状物或凝胶,许多电池使用易燃或腐蚀性化学物质来实现这一功能。这种新型电池可以储存大规模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并使用了一种凝胶电解质,由一种叫做壳聚糖的生物材料制成。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衍生物。甲壳素有很多来源,包括真菌的细胞壁、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和乌贼的壳。”胡良兵说,“壳聚糖最丰富的来源是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包括螃蟹、虾和龙虾,可以很容易地从海鲜废物中获得,甚至你的餐桌上就有。”

生物可降解电解质意味着电池大约2/3的部分可以被微生物分解——这种壳聚糖电解质在5个月内能完全分解。这样就留下了金属成分,通常是可回收的锌。

“锌在地壳中比锂更丰富。”胡良兵说,“一般来说,成熟的锌电池更便宜、更安全。”这种锌—壳聚糖电池在1000次放电循环后的能源效率为99.7%,使其成为储存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能量并转移到电网的可行选择。

研究人员希望继续致力于制造更环保的电池,包括研究更环保的制造过程。“在未来,我希望电池中的所有组件都是可生物降解的。”胡良兵说,“不仅是材料本身,还有生物材料的制造过程。”

图片来自作者

相关文章

溴基液流电池革新:功率密度与循环寿命显著增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副研究员鲁文静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

溴基液流电池新进展!可提高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副研究员鲁文静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

多功能可穿戴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蔡欣和教授方岳平等人在多功能集成电极及其柔性可穿戴锌-空气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设计构建0D/2D/3D异质结构的双相纳米合金薄膜用于催化析氢/析氧/氧还原......

比亚迪宣布将加大两轮车研发投入6月试点“能上楼的安全电池”

2月,南京某小区电动两轮车引发火灾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彼时,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发文宣称,基于南京“2.23”火灾事故,电池管理团队、开发团队“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探讨对两轮车品质安全解决方案,决定将乘......

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获新进展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李瑛研究员、唐奡研究员团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证明,电极界面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铁......

华为公布新专利“迪王”15GWh项目明年5月投产钠电赛道再升温

钠电池产业在“从0到1”的过程中大踏步前进。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4月2日公布一项名为“钠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7810379A,专利申请日为2......

多个领域奋勇拼搏正当时中国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4月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经济发展、商业航天、数字中国建设、湾区经济以及生态保护、能源等领域的新进展、新成绩,同时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公布的利好消息、假期出行数据等资讯,在这个春天......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明确,2024年能源工作主要目标为: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率稳步提高。以......

下一代锂硫电池或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

【能源材料研究】赛默飞一站式学科热点解决方案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高校、职业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仪器,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您是否还在为填报仪器升级计划而犯难?来了!来了!赛默飞带着一站式学科热点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