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3 13:13 原文链接: 越南“混合变种”传播力更强?可在空气中传播?

  英国和印度两种突变株“长处”的混合变种,首度在越南被发现。

  这则消息出自越南卫生部5月29日的一次公开视频会议。

  “感染后病毒会在人体咽喉部快速复制”,“可以大量扩散到周围环境,能在空气中快速传播”,“非常危险”……越南卫生部部长阮青龙接连抛出前述判断。

  由于宗教场所和北部工业园区发生大规模聚集性感染,正处于第四波疫情的越南,新增病例数由4月初的每日三五例,增至现在的每天几百例。

  传染力增强的变异株,在过去两个月,给东亚疫情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泰国确诊病例由月初每日新增几十例爆增至上千例,最高时达9635例;中国台湾已连续18天本土每日确诊病例过百;发生商场一传五十、机场一传二十三社区传播的新加坡,一度中断解封,收紧限制措施。

  上述各地区均检测出了英国突变株和印度突变株。英国突变株传播力较原始毒株增强50%,印度突变株则比英国突变株的基础上又高出了50%。

  而越南新发现的混合变种,在越南官方和媒体报道中被认为比已知的变种传播力更强。

  越南出现的混合变种是否真能“在空气中快速传播”?空气传播意味着什么?如果病毒进一步进化,防控措施还能有效阻断疫情吗?

  越南“混合变种”传播力更强?

  “新变种是印度变异株,却携带最初属于英国突变株的变异位点”,阮青龙是根据越南中央卫生与流行病学研究所副所长的研究成果做出上述报告的。

  根据越南卫生部官网消息,研究人员从部分病毒样本中发现了新变异毒株,与其他印度突变株不同的是,这些病毒样本中发现了Y144缺失——一种最初发生在英国突变株中的变异。

  缺失了Y144且易在“空气中传播”的所谓“混合变种”,是否真的如越南官方所说是一种传播能力更强、更具有威胁的变异毒株?

  多名专家给出的答案是,暂时还没有看到证据。

  “没有任何论文或数据能证明它的传播力增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对八点健闻解释,“世界范围内,每天在印度突变株B.1.617.2基础上发生一个点突变,以及所谓的双突变、三突变的新病毒不计其数。”

  在张洪涛看来,判定越南新突变病毒传播力是否提高,至少要有体外实验数据证明“这个变异病毒的确比其他病毒感染能力强”。

  世界卫生组织与各国相关部门或组织合作,检测全球范围内的病毒变异情况。根据不同的标准,世卫组织将可能对全球卫生产生威胁的突变毒株分为两类——有待观察的变种 (VOI) 和必须关注的变种 (VOC)。

  有待观察的变种是指可引起社区传播、传播集群,或在多国发现的变异病毒;

  必须关注的变种是指传播力、毒力增强,或使现有检测、治疗方法、疫苗效果降低的变异毒株。

  5月11日,印度突变株B.1.617.2由有待观察的变种 (VOI) 升级为必须关注的变种 (VOC)。

  此前,英国官方根据模型预测,印度突变株比英国突变株传播力高出50%。

  目前,越南突变株既不属于有待观察的变种,也不属于必须关注的变种,更没有任何实验或模拟数据。

  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值得关注,多国都报告了具有新突变的毒株,但能形成流行毒株的很少,科普作家、爱博物联合创始人冷哲向八点健闻介绍,“要在不同群体,或者超过一定人群比例里,都发现某种携带特定突变的病毒毒株,才能认为这是一种具有不同特征的不同毒株。”

  越南方面尚未公布该突变株在全国范围内的占比。

  世卫组织发言人玛丽亚·范·克尔科夫(Maria Van Kerkhove)表态称,越南新发现的变异病毒,有可能是携带新突变位点的印度变异株B.1.617.2,并表示会进一步对该变异病毒进行评估。

  “在空气中迅速传播”意味着什么?

  据越南官方和多家媒体报道,越南“混合突变株”的一大特征是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张玉蛟教授告诉八点健闻,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早有定论,并不是从越南“混合突变株”开始的。

  2020年3月,世卫组织认为,“在实施产生气溶胶的医疗程序中”,空气传播有可能发生。

  当时科学界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哪怕在通风不顺畅的环境中,会发生空气传播。

  2020年7月6日,来自32个国家的239位科学家联名发文,呼吁采取措施减少新冠病毒的空气传播,因为他们终于搜集到了证据。

  文中写道,署名的科学家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证明,病毒经传染源呼气、交谈或咳嗽释放后,形成的微滴(或气溶胶)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可以飘出1-2m,感染其他人。

  7月9日,世卫组织发布了新版新冠预防简报,报告中的空气传播部分,除了产生气溶胶的医疗程序外,还增加了在通风不畅室内环境中,有可能会发生的空气传播,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直到今年4月30日更新的问答中,世卫组织才明确承认,除飞沫传播和直接传播外,“在通风不良和/或拥挤的室内环境中,气溶胶可以悬浮在空气中或超过 1 米进行远距离传播”,人们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被新冠病毒感染。

  几百位专家长达10个月的反复讨论,终于确定了新冠病毒在某些条件下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一种新的分类方法认为,新冠病毒属于“机会性空气传播”——通风不足、充分暴露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感染。

  相比之下,“在空气中迅速传播”更像是“毒气”,一经释放,周围人便会立刻中招。

  为了验证香港淘大花园SARS疫情因空气传播而起,研究人员采用液压气溶胶实验,结合流行病学模型,模拟了SARS在该小区的传播情况,结果证明确提示该起住宅小区疫情暴发涉及空气传播途径。

  实际上,越南官方并没有给出任何实证来证明,当地某处疫情因空气传播而起,“迅速”更是无从谈起。

  即便越南突变株真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冷哲认为,“这和以前也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传播力增强的老话题。”

  张玉蛟教授告诉八点健闻,传播力增强,是病毒自然进化的规律,“是流行病的一个固有特点”。

  “即便病毒的传染力增强了,也不至于夸张到挡不住的地步”,实际上,“还没有任何论文或数据能证明它的传播力增强”,张洪涛告诉八点健闻。

  疫情爆发,新增病例久居高位,支柱产业停摆,疫苗供给不足,祭出一株传播力夸张到无可抵挡的变异病毒,更有“甩锅”之嫌,香港大学的病毒学家金冬雁认为,越南官方“推卸责任的成分居多”。

  病毒越来越能传,防控措施还有效吗?

  被世卫组织列为“须关注变种”的四大变异毒株,巴西突变株、南非突变株、英国及印度突变株,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传播力增强。

  传播能力增强本来就是新冠病毒的进化规律,如果最后证实越南混合变种在英印突变株基础上,传播力进一步增强,是否会导致现行防控措施的失效?

  多名接受采访的专家都对此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外来突变毒株“完全是可防可控的”,现有的常规防控措施“没理由防不住”。

  “即便病毒的传染力增强了,张洪涛补充道,“戴口罩依然是有效的。”

  变异也不会影响把守防控链条前端环节的核酸检测的有效性。

  华大基因传染病首席科学家陈唯军告诉八点健闻,“变异位点和核酸检测的作用位点不在一个区,目前99%以上的核酸检测试剂都不受影响”。

  因此,从源头来看,病毒变异对“入境排查+隔离+核酸检测”的筛查模式不会有太大影响。

  造成疫情防控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仍在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超长潜伏期感染者。

  新冠病毒的复杂性,决定了防控措施在技术层面无法百分百杜绝感染。社会和政策层面的防护,对阻断传染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有专家认为,此次东南亚疫情反弹,更大的疏漏就在于人们放松了对新冠病毒的警惕。

  不再严格的隔离酒店管理、逐渐放宽的管控措施,居民日渐忽视的日常防护,都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疫苗,仍然是最后的希望

  病毒变异带来的最大挑战,是疫苗的有效性。

  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病毒大部分关键变异位点位于S蛋白区,这是新冠疫苗的主要作用靶点。

  南非突变株就曾使牛津、Novavax、强生、辉瑞以及Moderna等多款疫苗的保护效力大幅降低,不过仍在可对人群产生保护屏障的范围内。

  此外,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率,从而避免医疗挤兑。

  “新冠肺炎重症率高,一旦出现大规模感染,很容易发生医疗挤兑,”张洪涛解释,“如果人们都接种了2针疫苗,即便有大规模疫情,重症率不高的话,感染者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发生印度突变株较大规模感染的广州,疫苗接种率虽然达到了66%,但完成2针注射的人只有20%,张洪涛说,“两针的效价更高。”

  有了较高的接种率,无症状和超长潜伏期感染者等偶发性因素,就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曾试图依靠自然群体免疫战胜疫情、疫苗接种率3%的人口大国印度,目前医疗资源已经穿底。据BBC报道,由于医院人满为患,印度新冠患者被迫家中自救,氧气瓶价格暴涨10倍,依然供不应求。

  “最有效的防控还是要靠疫苗,”汕头大学的病毒学家常荣山说。

  在全球疫情反复肆虐的当下,面对巨大的防控压力,疫苗仍然是“救命稻草”。


相关文章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开放预约参观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今天,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系列展览正式开放预约参观。中心现设有中华科技文明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展、“邮票与科技”主题展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主题展览。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公......

10条传播链独立传播,北京面临新一轮考验

10月8日,北京市召开第40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基因测序分析,25例病例共存在10条传播链,各传播链间无流行病学......

39名越南学生获中国政府奖学金

新华社河内8月24日电(记者孙一)中国驻越南大使馆24日在河内举行2022-2023学年中国政府奖学金录取通知书颁发仪式,4名越南赴华留学生代表39名奖学金获得者领取通知书。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文化参赞彭......

越南登革热病例增加184.3%,死亡达40例

据越南卫生部28日公布的数字,该国今年登革热累计确诊病例截至27日已突破12.5万例,死亡病例40例,与去年同期相比确诊病例增加了184.3%,死亡病例增加了30例。越南卫生部官员表示,当前越南登革热......

日增感染破三千!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有多强?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3月12日0-24时,我国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07例、无症状感染者1315例,合计超过3000例,分布在19个省份,其中吉林省新增2216例,占全国的69%。而导致疫情如此疯狂的......

世卫组织:奥密克戎亚变体毒株BA.2更易传播

当地时间2月15日,世卫组织在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中指出,早期研究数据表明,奥密克戎亚变体BA.2毒株更易传播。根据丹麦的疫情数据进行测算,该亚变体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BA.1的传染性增加了30%,......

国际科技传播研究院共建工作推进会在京举行

1月24日,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与中国日报社召开国际科技传播研究院共建工作推进会。中国日报社编委兼秘书长朱宝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推进会。朱宝霞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日报社与中......

中国科学家找到德尔塔传播迅速新证据

虽然奥密克戎已来,但德尔塔仍是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毒株。从首次发现到以烈火燎原之势席卷全球,德尔塔只用了几个月。为什么德尔塔传播得如此之快?是谁给了德尔塔的超快传播力?经过3个多月的“追凶”,中国医......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最大亮点毫无争议

12月21日,《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科学传播能力迅速提升,科学防疫传播成为科学传播的最大亮点,科技类媒体已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该报......

奥密克戎出现更“人类化”的基因片段,可能导致免疫逃逸

由于Omicron突变株(B.1.1.529)发生了更多功能性突变,因此很可能对人类造成更大威胁。其中Omicron极强的传染性和潜在的免疫逃逸最令人忧虑。英国COVID基因组联盟(GOG-UK)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