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20 13:56 原文链接: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获世界公认

  据2013年7月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转基因是上世纪80年代诞生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分子生物手段将一个生物体的基因嫁接到另一个生物体的基因,从而使生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化。前不久农业部在批准三种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同时,也强调目前尚未发现任何科学证据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是有安全问题的。

  市面大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大豆压榨而成

  我国从1997年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此前已经有5个转基因大豆被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进口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大豆难以自给自足,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大豆油基本上都是由转基因大豆压榨而成的。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食用油的商品包装上基本都能见到转基因的身影。不过形形色色的商品包装上,非转基因的字眼统统要比转基因更加醒目。

  油中不含转基因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向央视记者表示,现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在中国用途主要是加工为大豆油,严格来讲,经过精炼提纯以后的大豆油里头,是不会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转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这个蛋白质在大豆精炼和提纯的各个过程中已经被剔除了。所以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残留在大豆油中间这种情况,是基本不存在的,是可以放心的。

  转基因食品安全世界公认

  从事转基因工作20余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权威部门早有定论,任何经过严格科学评审以后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美国七成加工食品含转基因成分

  美国食品专栏作家、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科学界的主流态度非常明确一致,经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的安全性是一样的。美国市场上有70%的加工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

相关文章

高油耐盐碱大豆中吉602实收测产超300公斤

10月15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哈拉道村的盐碱地示范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了高油高产耐盐碱大豆品种“中吉602”的实收测产活动。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的20名专家......

助力新型实验室建设,精准对焦安全与可持续

——新型实验室场景的安全与可持续建设论坛成功召开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会议同期,由中国分析测试协......

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大豆物候期的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与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大豆生产和生长季节的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适应性,为合理规划大豆生产以应......

锂离子电池组、移动电源将在8月被实施CCC认证管理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

添加猪蛋白基因,大豆更像肉

肉类替代品可能会变得更像肉类。近日,一家名为Moolec的英国公司表示,他们已经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中1/4的可溶性蛋白质是猪蛋白。它把该植物命名为PiggySooy。Moolec也在培育含......

岛津亮相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论坛

2023年6月26日-2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12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

TUV南德携手中国德国商会,共助无线设备网络安全新发展

6月26日,TU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南德")与中国德国商会共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无线设备的网络安全:企业必须知道什么"的研讨会。TUV南德北亚区行销......

大豆主效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验证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葛良法和农学院教授年海合作,在大豆主效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验证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自然群体和双亲群体精细定位克隆到高油高产基因MOTHER-OF-FT-AND-TF......

大豆籽粒性状调控的新机制

大豆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产量构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们当前对大豆种子粒重调控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调节基因并......

遗传发育所揭示大豆籽粒性状调控的新机制

大豆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产量构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们当前对大豆种子粒重调控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调节基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