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1 10:34 原文链接: 酚类化合物新型催化剂可直接制备酚类化合物

  传统酚类化合物的工业生产往往高能耗、高污染,且生产中还存在过度氧化以及收率低、副产物多等问题。现在这些酚类化合物有望采用双氧水等清洁氧源,通过环境友好的苯羟基化反应一步制备,而不像传统方法需要繁琐的多个反应步骤,能耗大、高污染、收率低(传统方法收率只有5%)。这是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工学院教授王军、副教授周瑜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颜宁合作,在沸石分子筛催化的芳烃羟基化制备酚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通讯》。

据周瑜介绍,苯是惰性底物,而产物苯酚比底物苯更活泼,以往传统方法制备苯酚时,在产生苯酚的过程中,还会继续对苯酚氧化,从而发生一系列严重副反应并产生一些不良副产物,并且使用传统催化剂的利用率不高,反应时间往往长达十至数十个小时,难以满足工业催化的需求。王军课题组采用创新方法,制备一种含钒、硅、氧三种元素的沸石分子筛(有规整的孔洞,接触面积大,有利于高效快速地反应)催化剂,用于苯与双氧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生成苯酚等酚类物质。

这一新型催化剂的应用,使得双氧水与苯反应产生苯酚时,不会再与比较活泼的苯酚发生不良副反应、产生不良副产物,而是让双氧水“定向”只与苯发生反应,直接一步制备出苯酚来,获得纯的苯酚的收率极高——苯酚收率和双氧水利用率均高达30%以上,且反应过程中只产生水,而没有其他废弃物及其他污染排放。这种新型催化剂并非由五价变为四价产生自由基而引发反应,而是在反应中不需变价,经历一个非自由基的快速反应生成酚类,从而实现了该反应的瞬间发生,反应时间小于30秒,极大地提高了获得苯酚的效率。

   据悉,这一催化剂在芳环羟基化反应中具有极高效率,有望实现苯酚等酚类化合物的工业化规模生产,显示出重要的潜在工业应用前景。这一催化剂的创新制备方法,还具有广泛的普适性,能够进一步构筑出含有铁、铜、锰等元素的沸石分子筛,制备出高效的多相催化剂,有希望实现其他种类化学品的绿色生产


相关文章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催化剂合成方法,实现高效制甲醇

记者2月24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哈工大科研团队提出界面电子耦合机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王振波教授团队在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设计钴-氮-铬跨界面电子桥打破制约活性-稳定性转换以实现超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为题发表在《德国应......

新型催化剂实现高效全分解水制氢

高效全分解水制氢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可显著促进Ir/BiVO4......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原子催化剂的......

院士领衔!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晓东、林坚团队,联合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

消除抗生素污染新方法,速率更高、产物更安全!

抗生素在环境中残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而在许多抗生素中,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量占比约为70%。围绕水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降解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