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李英宣课题组开发出高效光-热协同催化剂,实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捕获和转化,研究成果以《在铂负载镍基金属有机框架上运用双活性位点协同作用 实现热辅助红外光催化转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该串联催化方案减少了二氧化碳分离、储存、运输和捕获介质再生中的高耗能环节,为推动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受光合作用启发,在前期光-热协同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基础上,李英宣课题组开发了多功能-铂负载镍基金属有机框架-光催化剂,不仅可选择性地从空气中捕获超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而且还可将富集的二氧化碳原位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一氧化碳和甲烷,在940纳米波长处的量子效率达到创纪录的9.57%,突破了红外光难以高效利用的局限。同时,该研究还深入探讨反应过程中光-热协同、铂-镍双位点协同作用的微观机制,为热辅助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同步辐射技术助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化桂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团队工通过撰写综述论文,介绍原位/工况同步辐射分析技术在CO2/CO还原反应中跨尺度应用。相关文章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综述总......

哈工大牵头,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4月10日,由哈工大牵头、仪器学院王伟波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超分辨扫描显微检测仪”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哈尔滨召开。......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名称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索引号000014672/2024-00149分类应对气候变化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生成日期2024-04-12文号公告20......

哈工大成立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面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面向国家发展急需和行业产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提升校内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前,经校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研究生导......

哈工大成立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

哈工大全媒体(商艳凯苗茹花/文)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面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面向国家发展急需和行业产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提升校内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前,经校党委......

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研究有了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碳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