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会场内外,处处可以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脉动。

  重大成果涌现 创新激情奔涌

  两会前夕,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走红”,激起许多人对太空探索的关注。好的电影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再度唤醒,正在获取新的探测数据。同时,科研人员还在研究制定未来的太阳系探测规划。

  “嫦娥”探月、“北斗”组网、“鲲龙”击水……2018年不断涌现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科技创新,不只是科研院所的事。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创新激情四处奔涌。

  一支智能录音笔,既能录音,又能将语音同步转换成文字显示。作为我国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承建单位,2018年,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获得多项世界冠军。而在成绩背后,是坚持创新的厚积薄发:科大讯飞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0%以上,研发人员占比约六成。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来之不易。”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这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提振了科技企业的发展信心。

  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根植于深厚的创新土壤。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

  越是创新发展 越要生态支撑

  正如高原上才能产生真正的高峰,科技创新越要发展,越需要良好生态的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真正的原创基础研究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是对创新主体自主权的充分尊重,有利于营造潜心研究、把‘冷板凳坐热’的科研定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说。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要在政策制度上使科研人员少为“帽子”“牌子”“报销”“填表”等所困扰,让他们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必由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说,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黑龙江省和哈工大联合建设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形成了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一体化推进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扭转了高校科研人员“不想转、不会转”的局面,激光通信、光学目标仿真、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一批服务我国航天、国防建设并获得国家奖励的技术成果得以转化应用。

  通过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速前行。

  在“中国铜都”江西省鹰潭市,中臻铜业有限公司通过在微镀车间生产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成本下降约10%。2018年,鹰潭市共引进物联网项目98个,移动物联网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

  “只有主动拥抱新技术,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贵平表示,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窗口期,必须用前沿科学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解决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难提供“新燃料”。

  筑牢“科学地基” 突破“卡脖子”瓶颈

  科技创新,既需要从1到100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落地,更需要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

  强化基础研究,就要筑牢“科学地基”,突破“卡脖子”的瓶颈。统计显示,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重为5%左右,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15%至20%的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说,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形势逼人,我国必须尽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他建议,制定国家基础科学战略规划,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的占比。

  强化基础研究,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深圳市在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支持基础研究”。

  “可以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手段,引导和鼓励包括企业、公益基金、个人在内的社会力量,投入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在资金的用途上,科研人员可享有较大的自主支配权。”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说。

  强化基础研究,还要以“敢闯无人区”的勇气,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凌云认为,重大科学前沿的突破不仅需要科学装置和科学工程的强大支撑,更需要科研人员自身能够突破以往经验的束缚限制,在科学探索上有一股“拼劲”。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全说,我国在建设多个科创中心的过程中,还要继续完善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地布局,主导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


相关文章

内蒙古发布新能源装备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技术榜单

3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发布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技术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内蒙古发布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技术榜单据......

内蒙古发布新能源装备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技术榜单

3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发布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技术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内蒙古发布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技术榜单据......

聚焦软件质量与安全专家建言聚力科技创新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航天中认成立十周年高端技术论坛,以“国产及智能时代下的软件质量与安全”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等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软件质量保障等话题建言献策。会上,廖湘......

最高500万|河南启动申报2022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奖励资金

为鼓励河南省各类创新主体积极争取国家资源,牵头承担更多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公布“组织申报2022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奖励资金”的通知。通知要求,申请单位须为河南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或牵头承担......

史伟云代表:建立医疗器械全链条研发体系

2023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所长、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第六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来北京参会。史伟云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换届中又再次连任,今年是他成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个年......

两会中的“科学仪器提案”:高端、国产、共享、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正在热烈举行的两会中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引领性的风向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界两会代表也为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仪器行业提出了自己的......

第十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与澳门大学生交流会举行

3月8日晚,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协调部举办以“融入国家发展、书写青春华章”为主题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与澳门大学生线上交流会”,第一时间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加强澳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上海市2023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拟立项项目公示

关于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拟立项项目清单公示的通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现将上海市2023年......

两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高校学科建设

全国“两会”在即,2月25日,“2023长江教育论坛”举办,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与教育部有关领导、教育界、科技界等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教育现实问题建言发声。记者注意到,多位代表、委员关注高校学......

近40名外国专家为广西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76.shtm中新网南宁2月26日电(记者杨陈)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外国专家局)26日在南宁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