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0 16:15 原文链接: 微生物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新蓝海产业简析

  一、抗生素“退潮”,抗生素“精准应用”成难题

  1. 高昂的研发成本及不匹配的市场前景,曾拯救全人类的抗生素正在被众多药企“抛弃”。

  2018年6月,美国FDA批准Achaogen新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Plazomicin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由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等引起的肾盂肾炎,但2019年4月15日,Achaogen宣布近期公司将展开申请破产程序。

  2015年3月,阿斯利康计划剥离一家独立的子公司,这家子公司专注于早期抗生素开发,包括处于中期阶段的回旋酶抑制剂AZD0914。

  2017年11月,麦迪逊医药公司把抗生素产品Vabomere / Orbactiv / Minocin打包卖给了Melinta,头期付款只有$165million。

  2018年7月,诺华公司宣布将终止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早期研发,并裁员140人。

  2019年4月23日,礼来宣布与中国企业亿腾医药签署协议,向后者出售希可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权利以及位于苏州的希刻劳生产工厂。(希刻劳曾是全球最畅销抗生素,1993年进入中国,口服抗菌药物的王牌产品;稳可信于1996年进入中国,成为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金标准。)

  2. 抗生素产业衰退的同时,耐药菌在不断裂变、进化,如何识别病菌并进行精准用药,是抗生素行业的一大挑战。

  高昂的研发费用和耐药菌繁殖裂变速度是阻碍抗生素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众多巨头退出之后,拥有活跃抗生素项目的制药公司,仅剩默克、罗氏、葛兰素史克和辉瑞四家。

  世卫组织数据同样证实抗生素产业的没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新抗生素数量一直在下降,有数据显示,从2000—2017年获得批准的16种品牌抗生素中,只有5种药品每年的销售额能够超过1亿美元。

  2019年4月29日,联合国29日报告,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如不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抗生素耐药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将会快速增加。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疾病每年可能造成1000万人死亡,对经济的破坏或相当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二、微生物基因检测产业简析

  2012年4月卫生部颁发史上最苛刻《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微生物检测在临床上的被空前重视。近几年随着分子诊断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微生物基因检测产业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临床微生物检测的市场空间达到400亿元。2015年,全球范围内微生物检测占IVD行业份额为18%,仅次于POCT。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最新版为2013年颁发的,距今年已近7年,目录中医疗机构常规临床微生物检测项目有152项,共7类,包括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支原体;其中细菌检测81项,占52.5%。

  1.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存在诸多不足

  目前,染色法、培养法和非培养法等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检测时间、可检测的微生物数量、灵敏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1)样品培养导致检测时间长,传统生物检测时间几小时-几天;(2)鉴定微生物种类有限,准确度一般;(3)流程复杂,尤其是样本培养和处理,且污染概率高。

  2. 微生物基因检测领域新技术正快速崛起

  相比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的新技术在微生物基因检测领域正快速崛起,其中技术以NGS和临床质谱检测为主,并具有以下优点:

  (1)速度快、通量高;(2)省去样品培养环节,减少污染风险,提升准确度;(3)最多均可检测近 7000 余种病原微生物,远高于传统 152 种;(4)试剂耗材相对传统使用较少,成本较低。

  三、微生物基因检测布局情况

  国内布局NGS微生物基因检测的企业有华大基因、安诺优达和金匙生物等,微生物质谱检测代表企业则是毅新博创。

相关文章

微生物代谢的原位拉曼可视化定量分析成功实现

记者21日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鑫课题组和孙超岷课题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通过三维定量成像实现了长期、近实时、非破坏性的微生物监测,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可视化及定量分......

揭示糖浆在微生物修复Cr(VI)污染地下水中的电子传递机制

地下水中的铬(Cr(VI))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糖浆作为制糖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为了主流生物修复碳源之一。但糖浆成分......

剖腹产不会让婴儿错过来自母亲的必要微生物

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产婴儿也不会错过必要的微生物,虽然剖腹产婴儿在出生时吸收的母亲肠道微生物确实较少,但母亲能够通过母乳喂养等补偿途径将微生物转移给婴儿。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宿主......

长期施肥驱动黑土微生物介导土壤磷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在集约化耕作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

新技术让微生物与化肥不再“水火不容”

化肥盐度指数高,对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难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这是常识。如今,一种新技术正破解“化肥与微生物难以兼容”这一难题。2月11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为组长,由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研究员、北京农......

未来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微生物造的

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

植物微生物互作对森林磷限制的缓解机制揭晓

近日,《新植物学家》发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刘玲莉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热带森林中植物受到的磷限制通常高于温带森林,但物种之间和站点内差异很大。分布于不同纬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

北京大学揭示地表矿物微生物有机质耦合作用

一直以来,地表矿物、微生物与有机质之间内在作用机制,特别是矿物风化作用在微生物激发效应中扮演的角色始终未被揭示与认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教授和方谦博士课题组与合作者日前于《自然·通讯》在......

沈阳生态所在共轭二烯烃厌氧微生物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1,3-丁二烯(1,3-Butadiene, BD),作为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被广泛用于橡胶、热塑性树脂及尼龙等合成,其年产量仅在美国就高达10-50亿磅。汽车尾气、烟草烟雾、塑料或橡胶设施......

春早科研忙,微生物工程研究要趁早

春早人更勤,奋进正当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我们团队将兵分三路分别去陕北油田采油区、红碱淖湖区和盐碱地治理示范项目试区再次观测、取样,团队成员黄明刚正月初十已前往油田现场,而于烽、郭彦钊、齐飞等年轻的......